我爱昭州水,湘漓共一源。
本无泥滓污,去有棹歌喧。
沃野藤溪道,浮琛玉海门。
有时新雨涨,多半是君恩。
我爱昭州水,湘漓共一源。
本无泥滓污,去有棹歌喧。
沃野藤溪道,浮琛玉海门。
有时新雨涨,多半是君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挚的《昭潭十爱》系列中的第一首,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昭州(今广西桂林一带)山水的热爱之情。首句“我爱昭州水”,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对昭州的水有着深深的热爱。接下来,“湘漓共一源”点出昭州水与湘江、漓江同源,暗示了其水质的清澈和源头的深远。
“本无泥滓污”进一步赞美了昭州水的纯净,没有杂质,流淌得自然清新。诗人通过“去有棹歌喧”描绘了舟行其上的热闹景象,既有动态的美,又增添了生活的气息。“沃野藤溪道”则展现了昭州水边的田园风光,藤蔓缠绕,溪流穿行于田野之间,景色宜人。
“浮琛玉海门”运用比喻,将昭州的水域比作珍宝满溢的海门,形象地描绘了其富饶和美丽。最后两句“有时新雨涨,多半是君恩”,诗人以雨水的丰沛象征着皇恩浩荡,暗含了对地方治理有方、民生富庶的赞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既描绘了昭州水的自然之美,又寓含了对当地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赞美。
黄鹤山樵已仙去,风采惟留画中趣。
几回把玩欲招呼,海阔天高不知处。
但见一亭临大河,远峰对面如青螺。
孤洲水花晚色净,疏林落叶秋声多。
少年我忆游江汉,好山最喜推篷看。
迩来寄足尘海中,梦魂长到黄芦岸。
考功家近七闽山,雅怀亦似水云閒。
题诗不尽莼鲈兴,何日相期解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