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向东南聚,气钟子午间。
大洋一沸鼎,众溜各循环。
高岸忽为谷,疾雷惊破山。
三年浮海客,见此悟生还。
水向东南聚,气钟子午间。
大洋一沸鼎,众溜各循环。
高岸忽为谷,疾雷惊破山。
三年浮海客,见此悟生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象——潮汐的变化。开篇"水向东南聚,气钟子午间",从宏观上勾勒出潮汐汇聚的方向和时间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把握。
接着"大洋一沸鼎,众溜各循环",则是对这股力量在广阔海洋中的表现进行描写,使用了"沸鼎"来形容潮水如同沸腾的鼎器般汹涌澎湃,而"众溜各循环"则展示出各条河流都按照其自然路径汇入大海,展现了一种和谐有序的生态景象。
然而,这种和谐很快被打破。"高岸忽为谷,疾雷惊破山"一句,则描绘了潮汐带来的力量足以改写地貌,甚至使得高耸的山峰也在瞬间变成深邃的峡谷,这种自然力之强大令人震撼。
最后两句"三年浮海客,见此悟生还",诗人以三年漂泊海上的游子自居,通过亲眼目睹这场面,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和反思,体现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旅途的感悟。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阮先生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对自然力的尊重与顺应,以及通过观察自然界来思考人生哲理的智慧。
骀荡春如醉。踏东华、软红十丈,随他赵李。
前路茫茫何所似,闷海难寻边际。
得新句、佳名黔寄。
闻道东山堪蹑屐,须磨崖、泼墨惊时辈。
频置酒,群公喜。天南地北人同悴。
叹婆娑、潘郎鬓影,经霜先敝。
三世金环谁认取,顾况中情难巳。
彼达者、延陵季子。
槐绿垂垂侵麦秀,动归心、一片明湖水。
长太息,吾衰矣。
晚霞成晕,似非烟笼就,霓裳仙阙。
只恐清光明作镜,照见须眉愁绝。
静掩珠帘,轻遮团扇,蜃雾楼台结。
凭谁吹散,玉箫声细如发。
况是一阵罡风,须弥芥子,偶现空花劫。
八柱蛟龙还掉尾,穆穆金波无缺。
动魄惊心,十年两度,错过中秋节。
余生瓦砾,他时月底重说。
墙阴淡白。算雪晴未久,换成春色。
一剪蘼芜,移上枝头弄轻碧。
照水空明数朵,认树老、雨痕交蚀。
大好是、洛浦相逢,寻翠羽消息。桥侧。闻夜笛。
笑寂寂玉鳞,月中难觅。
九嶷旧客,又向蟠螭露仙迹。
转眼青青似豆,还记取、前身萧瑟。
摇落处,苔影薄、依稀见得。
为问烟波,是甚日,锦帆曾住。
刚留得,绿荷千柄,暗消残暑。
翠袖纵怜憔悴客,青衫那作繁华主。
只江湖,载酒记前身,重题句。听不尽,流莺语。
看乍稳,栖鸾树。莫歌阑舞歇,彩云飞去。
第一难忘花月夜,成双便结渔樵侣。
共香香,深处短蓑眠,天应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