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芳菲雁已过,山城吹笛引悲歌。
十年苦累空成梦,万里投人更若何。
露宿白鸥霜月冷,村藏红树锦云多。
久将幻境同儿戏,一任前缘佛与魔。
黄菊芳菲雁已过,山城吹笛引悲歌。
十年苦累空成梦,万里投人更若何。
露宿白鸥霜月冷,村藏红树锦云多。
久将幻境同儿戏,一任前缘佛与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万安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首句“黄菊芳菲雁已过”,以黄菊盛开、大雁南飞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秋意渐浓、时光流逝的氛围。接着,“山城吹笛引悲歌”一句,通过山城中传来的笛声,引出了一种哀愁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和难以言说的离别之痛。
“十年苦累空成梦,万里投人更若何。”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十年艰辛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未知旅程的迷茫与忧虑。十年的劳苦似乎都化为了泡影,而远行万里,投靠他人,又将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露宿白鸥霜月冷,村藏红树锦云多。”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夜宿野外、白鸥相伴、霜月冷清的凄凉景象,与白天所见的红树、锦绣云彩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残酷并存。这样的画面不仅富有视觉冲击力,也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最后,“久将幻境同儿戏,一任前缘佛与魔。”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命运与因果关系的思考。他认为人生如同一场游戏,充满了幻象与不确定,而自己则任由命运的佛与魔摆布,既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也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勇气和智慧。
料理春事复三三,急趁春游偕五六。
春光有意诏游情,指点前山春在目。
一水从流晓溯之,双岩次第归遥蹴。
正当春日惠风和,天气芳新春气淑。
摇曳春心不自由,提携春伴姑相逐。
不须舆从竞开林,独许儿童共骑竹。
或前或后向山驰,不衫不履飘春服。
越陌度阡能几何,折柳穿兰及近麓。
舍车纵步趋前寺,有僧如鸟初出谷。
自言黄山一片春,久俟游踪留芬馥。
我谓山僧汝但行,登临未必惟我独。
山能令我与春迎,我能令人与山熟。
穷山之致必穷巅,探山之藏必探腹。
已陟崔嵬足未艰,欲尽烟霞身倍速。
遥看飞岭似翔鸾,俯瞰桑丘如逐鹿。
青帝留容入画图,祝融司英来沐浴。
此际孤宜定一尊,左右峰峦应伯叔。
冥思久对自沉吟,春云无数春山覆。
心悦春山山不知,春木有枝山有木。
振衣岂必千仞岗,市氛远处孤怀宿。
瑶台偃蹇不亲人,争似故山结缘夙。
从此故山若故人,一任春光作转毂。
毕竟年年春用来,遮莫山山春尽伏。
我今辞山袖春归,斜阳一道光蔌蔌。
眼中兰若蔽轻岚,林外游人并樵牧。
颇疑山鸟罢求声,珍重山花能满掬。
回车一一付轻舠,晚棹回映春溪绿。
简取消愁旧酒杯,起舞中流为春祝。
但愿春酒与春山,同尔春人俱穆穆。
兴言兹会良亦艰,摇笔春前细追录。
《三三偕诸友及弟侄溯流溪北游松岗竹岗二岩兼陟黄岐绝顶薄暮还棹得目字》【明·郭之奇】料理春事复三三,急趁春游偕五六。春光有意诏游情,指点前山春在目。一水从流晓溯之,双岩次第归遥蹴。正当春日惠风和,天气芳新春气淑。摇曳春心不自由,提携春伴姑相逐。不须舆从竞开林,独许儿童共骑竹。或前或后向山驰,不衫不履飘春服。越陌度阡能几何,折柳穿兰及近麓。舍车纵步趋前寺,有僧如鸟初出谷。自言黄山一片春,久俟游踪留芬馥。我谓山僧汝但行,登临未必惟我独。山能令我与春迎,我能令人与山熟。穷山之致必穷巅,探山之藏必探腹。已陟崔嵬足未艰,欲尽烟霞身倍速。遥看飞岭似翔鸾,俯瞰桑丘如逐鹿。青帝留容入画图,祝融司英来沐浴。此际孤宜定一尊,左右峰峦应伯叔。冥思久对自沉吟,春云无数春山覆。心悦春山山不知,春木有枝山有木。振衣岂必千仞岗,市氛远处孤怀宿。瑶台偃蹇不亲人,争似故山结缘夙。从此故山若故人,一任春光作转毂。毕竟年年春用来,遮莫山山春尽伏。我今辞山袖春归,斜阳一道光蔌蔌。眼中兰若蔽轻岚,林外游人并樵牧。颇疑山鸟罢求声,珍重山花能满掬。回车一一付轻舠,晚棹回映春溪绿。简取消愁旧酒杯,起舞中流为春祝。但愿春酒与春山,同尔春人俱穆穆。兴言兹会良亦艰,摇笔春前细追录。
https://shici.929r.com/shici/yXWb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