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
心随叶舟去,梦绕千山碧。
新诗到中路,令我喜折屐。
古来轩冕徒,操舍两悲慄。
数朝辞簪笏,两脚得暂赤。
归来不入府,却走湖上宅。
宠辱吾久忘,宁畏官长诘。
飘然便归去,谁在子思侧。
君能从我游,出郭及未黑。
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
心随叶舟去,梦绕千山碧。
新诗到中路,令我喜折屐。
古来轩冕徒,操舍两悲慄。
数朝辞簪笏,两脚得暂赤。
归来不入府,却走湖上宅。
宠辱吾久忘,宁畏官长诘。
飘然便归去,谁在子思侧。
君能从我游,出郭及未黑。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深蕴意境,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开篇“多君贵公子,爱山如爱色”两句,便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那就是对于高洁的品格与清净之地的向往。
"心随叶舟去,梦绕千山碧"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景物的融入和渴望,心灵随着那飘浮的叶舟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连梦境都被青山绿水所环绕。
"新诗到中路,令我喜折屐"则是说诗人途中得到友人的新作,因而欣喜若狂,以至于愿意就此停下脚步,不再继续前行。这里的“折屐”可解为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和放松。
接下来的“古来轩冕徒,操舍两悲慄”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功名利禄的淡然与超脱之情,轩冕、操舍都是官职的象征,而“两悲慄”则表达了对于这些世俗功名的冷漠和悲哀。
"数朝辞簪笏,两脚得暂赤"一句,则是说诗人在多次告别繁文缛节的礼仪之后,终于能够将双脚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享受短暂的自由与自然之美。
"归来不入府,卻走湖上宅"表明诗人返回后,并没有进入官府,而是直接去了湖上的私宅,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世俗职责与个人隐逸生活之间的选择。
"宠辱吾久忘,宁畏官长诘"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功名富贵的淡漠态度,以及对官场琐事的不屑一顾。
结尾“飘然便归去,谁在子思侧”是说诗人的心灵如同轻烟般飘然而去,而世间纷争与他何干。在这里,“子思”有可能是指苏轼本人或某位友人,意味着即使有人在关注他的行踪,但诗人本身已经超然物外,不再受其牵绊。
最后“君能从我游,出郭及未黑”则是一种邀请与期望,希望友人能够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的羁绊,一同享受自然之美,直至日落之前。
峰迥留深隐,天青袭素袍。
栖身断人迹,游目送鸿毛。
树挂栖崖鸷,藤悬饮子猱。
龙眠石涧冷,虎撼树根牢。
野客吟时共,山翁弈处遭。
浮云过水尽,孤月挟霜高。
羽使来三岛,胎仙舞九皋。
左招玉斧饮,右揽赤松邀。
空色收寥廓,虚声起驿骚。
弹琴遗古散,问字度危桥。
遂向图中见,谁能世外逃?
乘槎几月至,一泛九秋涛。
上方山头雪迷路,石湖桥上作行春。
湖光万顷送归棹,山鸟一声如唤人。
静乐可忘轩冕贵,清游端胜绮罗尘。
人间今古谁能赏,诗思不如图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