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
孔孟也应轻管晏,皋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
孔孟也应轻管晏,皋夔未必失唐虞。
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延年的《偶成》,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自守仁义的高洁情操。"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表明诗人对于过往功业的淡漠,以及对当下浮华之辈的不屑,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令人赞叹。
"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则透露出诗人的哲学思考,对于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比较,以及对人生机遇的深刻洞察。这种思想性表达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紧接着,"孔孟也应轻管晏,皋夔未必失唐虞"一句,以历史人物比喻,展示了对古圣先贤教诲的尊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德行修养不容忽视的坚守。这里所体现的是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个人道德的自律。
最后两句"侯王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则进一步揭示出诗人的超然态度,对于外界荣辱得失的淡然,以及内在修养上的谦逊。这种精神境界,是古代士人追求高洁品格的一种典型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感悟和哲学思考,展现了一个内心独立、不随波逐流的文学形象,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