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江南北,江风任往还。
杯中是何物,青峭皖公山。
不问江南北,江风任往还。
杯中是何物,青峭皖公山。
这首诗《过皖城》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行经皖城时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不问江南北,江风任往还。” 开篇两句,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地域界限的淡漠,强调了自然界的流动与变化不受人为界限的束缚。江风自由地吹拂,无论诗人前往还是返回,都随风而行,象征着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杯中是何物,青峭皖公山。” 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杯中之物,似乎在思考或品味什么,但更深层次上,这里的“杯中”并非实指,而是借喻为内心的某种情感或感悟。同时,诗人将视线投向远处的“青峭皖公山”,这座山以其独特的形态和颜色,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山的青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坚定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在流动的江风与静默的山景之间,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薄宦来京洛,相逢久更亲。
丹心期为国,白发易催人。
月冷乌惊夜,霜明鸡唤晨。
呤边频自感,还染九衢尘。
天家积庆如江河,千枝万叶鲁卫毛。
声名赫赫照今古,骨相飘飘多俊髦。
惟安懿王迈种德,当时庙社遗勋劳。
本支百世端未艾,绵绵瓜瓞更崇高。
只今中兴得旦奭,夹辅日月参夔皋。
自馀材德踵相望,磊落抱负皆英豪。
或持皮帛登台省,或奉符竹分旌旄。
金川丈人最后出,平生力学勤持操。
高谈奥论不可到,一洒万字无停毫。
聊将圭撮试当世,已被天语加崇褒。
从此公道更开泰,未必奔走悬三刀。
念昔南宫陪俊翮,偶附骥尾辞蓬蒿。
因蒙顾盼被收录,得拜门下恩则叨。
自怜薄命薄如叶,十年再尔吟离骚。
世间情态已百转,每叹慈爱终坚牢。
今逢佳节揆初度,欲荐眉寿酬甄陶。
丈人丈人听我语,我语憔悴空啾嘈。
白圭三复古亦少,缁衣改为今可遭。
人言恺悌必富贵,恺悌富贵何由逃。
不愿归来一尊酒,但愿努力登三鳌。
我欲执鞭追壶中之日月,荐海上之蟠桃。
《寿外舅富顺赵使君》【宋·度正】天家积庆如江河,千枝万叶鲁卫毛。声名赫赫照今古,骨相飘飘多俊髦。惟安懿王迈种德,当时庙社遗勋劳。本支百世端未艾,绵绵瓜瓞更崇高。只今中兴得旦奭,夹辅日月参夔皋。自馀材德踵相望,磊落抱负皆英豪。或持皮帛登台省,或奉符竹分旌旄。金川丈人最后出,平生力学勤持操。高谈奥论不可到,一洒万字无停毫。聊将圭撮试当世,已被天语加崇褒。从此公道更开泰,未必奔走悬三刀。念昔南宫陪俊翮,偶附骥尾辞蓬蒿。因蒙顾盼被收录,得拜门下恩则叨。自怜薄命薄如叶,十年再尔吟离骚。世间情态已百转,每叹慈爱终坚牢。今逢佳节揆初度,欲荐眉寿酬甄陶。丈人丈人听我语,我语憔悴空啾嘈。白圭三复古亦少,缁衣改为今可遭。人言恺悌必富贵,恺悌富贵何由逃。不愿归来一尊酒,但愿努力登三鳌。我欲执鞭追壶中之日月,荐海上之蟠桃。
https://shici.929r.com/shici/T6VCNt.html
伊人寤寐自求之,钻仰应无咫尺违。
试看后来身愿学,便如当日自归依。
及门定许偕行止,下笔何由谬是非。
好把遗编还指示,也教都识大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