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拭青铜镜,羞临玉镜台。
钗梁金凤小,欲堕井中来。
倦拭青铜镜,羞临玉镜台。
钗梁金凤小,欲堕井中来。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镜自怜的情景,充满了古典美与哀愁的韵味。
首句“倦拭青铜镜”,女子在疲倦中擦拭着古老的铜镜,铜镜的表面或许已有些许斑驳,映照出的是她疲惫而略显憔悴的面容。这里的“倦”字不仅表达了动作的疲惫,也暗示了内心的疲惫与失落。
次句“羞临玉镜台”,转而提到更为精致的玉镜,女子却羞于面对,这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深层地反映了她内心的不自信或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玉镜的高雅与女子的羞涩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接下来,“钗梁金凤小”,描述了女子头上的装饰——小巧的金凤钗。金凤作为古代女性饰品中的常见元素,象征着吉祥与美好,但在这里却显得微不足道,仿佛连这小小的金凤钗也无法掩盖女子内心的忧伤。
最后一句“欲堕井中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女子似乎在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却不愿面对现实,甚至产生了逃避的念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女子的内心挣扎与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孤独感和对命运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面对自我认知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不失哀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观君词语中,具引先贤事。
了然道在兹,不行而善至。
君今真至矣,奏乐求真知。
一言见吾子,固难尽于辞。
知君贯老庄,亹亹蹈大荒。
剧谈玄中玄,豁落无边旁。
有学必有待,不与诸魔对。
涉景若与知,何尝讶谲怪。
疑论涣已释,则信为善士。
主善以为师,天真坐可致。
人间犹论分,仙事宜任运。
有命终出伦,盍死即待尽。
大道非罔象,明明万物上。
使我一闻知,应是快神爽。
休更论浅深,斯言尽诚心。
时哉且落魄,此语吾所钦。
傍听亦笑嗤,不责于仁慈。
所幸异流俗,事物中思惟。
岷峨山中千岁松,枝虬干直摩青空。
雪霜剥落中不槁,膏液下与灵泉通。
龟跧凫伏自磊砢,金坚玉洁仍丰融。
篝明夜取喜得隽,煮鼎朝听如吟风。
杵成坐上看飞雪,更和酪乳收全功。
当知至味本无味,子若服之寿莫穷。
巽岩脊梁硬如铁,冠峨切云佩明月。
百好都随春梦空,大药独传鸿宝诀。
中霄咀嚼不摇头,玉池生肥咽不彻。
怜我百虑形蚤衰,裹赠扶持意何切。
丹砂著根谩尔传,脂泽酿黍计已拙。
由来妙道初不烦,此法莫从儿辈说。
径思举袂揖浮丘,下视尘世真一吷。
朱颜留得亦何为,追逐同坚岁寒节。
豆花轻雨霁,更七日、是中秋。
记分野三台,家山双阙,孕秀名流。
平生佐时大略,有忠勤、一念等伊周。
十载清风楚泽,三年明月扬州。须知万灶出貔貅。
智勇迈前猷。自向来捣颖,□番平海,胆落毡裘。
红旗指关定洛,看春融、喜色动宸旒。
著取斑衣绣衮,揭开玉字金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