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侍女知几千,争妍取宠俱可怜。
谁知恩爱托画手,黄金买得昭阳眠。
昭君自恃玉颜好,未信光阴镜中老。
不知万里嫁胡儿,憔悴蛾眉葬秋草。
忆得昭君初嫁时,含羞忍泪无人知。
胡天漫漫沙漠远,空抱琵琶说别离。
捐金得宠固可耻,委身胡酋不如死。
世间妍丑何曾分,自古贤愚亦如此。
汉宫侍女知几千,争妍取宠俱可怜。
谁知恩爱托画手,黄金买得昭阳眠。
昭君自恃玉颜好,未信光阴镜中老。
不知万里嫁胡儿,憔悴蛾眉葬秋草。
忆得昭君初嫁时,含羞忍泪无人知。
胡天漫漫沙漠远,空抱琵琶说别离。
捐金得宠固可耻,委身胡酋不如死。
世间妍丑何曾分,自古贤愚亦如此。
这首《昭君行》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通过对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命运的悲凉与世态的炎凉。
诗开篇即以“汉宫侍女知几千”起笔,将昭君置于众多宫女之中,暗示其虽貌美却难以脱颖而出的命运。接着,“争妍取宠俱可怜”,既是对其他宫女的同情,也是对昭君处境的隐喻,昭君虽有美貌,却难以得到真正的宠爱和尊重。
“谁知恩爱托画手,黄金买得昭阳眠”,揭示了昭君被选入宫后的命运转折,通过画师之手,她得以接近皇帝,但这种恩宠却是以牺牲个人自由为代价的。昭君的美貌成为了权力交易的工具,她被迫与画师共寝,这不仅是身体上的屈辱,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昭君自恃玉颜好,未信光阴镜中老”,昭君对自己的美貌充满自信,却未曾料到时光的无情,她在镜中看到了岁月的痕迹,预示着她美好年华的流逝。随后,“不知万里嫁胡儿,憔悴蛾眉葬秋草”,揭示了昭君最终的命运——远嫁异族,远离故土,最终在异域荒漠中老去,孤独地埋骨于秋草之间。
“忆得昭君初嫁时,含羞忍泪无人知”,回忆起昭君初嫁时的羞涩与泪水,无人能理解她的痛苦与无奈。这不仅是对昭君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它揭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低下,以及她们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
“胡天漫漫沙漠远,空抱琵琶说别离”,昭君远离家乡,只能通过弹奏琵琶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别离的哀伤。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国家分裂、民族隔阂的隐喻。
“捐金得宠固可耻,委身胡酋不如死”,表达了对权贵利用女性获取利益行为的谴责,以及对昭君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委身异族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世间妍丑何曾分,自古贤愚亦如此”,最后两句总结了全文的主题,指出在世间妍丑不分,贤愚难辨,昭君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悲剧的缩影,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