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非无梦,梦醒梦亦无。
我今觉有梦,试问醒否乎。
未醒而云醒,非智乃自诬。
但恐醒亦幻,忘眠以嗟吁。
至人非无梦,梦醒梦亦无。
我今觉有梦,试问醒否乎。
未醒而云醒,非智乃自诬。
但恐醒亦幻,忘眠以嗟吁。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梦二首(其二)》。诗中探讨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醒”与“梦”的深刻思考。
首句“至人非无梦,梦醒梦亦无”,开篇即提出至人虽能洞察万物,却也难逃梦境的束缚,梦境的存在与消逝同样无常。接着,“我今觉有梦,试问醒否乎”一句,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对自身是否处于梦境的疑惑,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与梦境界限的探索。
“未醒而云醒,非智乃自诬”这一句,诗人指出即使在未真正觉醒的状态下声称自己已醒,这并非真正的智慧,而是自我欺骗。这里强调了对清醒状态的正确理解,不应轻易地将自己置于清醒或梦境的标签之下。
最后,“但恐醒亦幻,忘眠以嗟吁”则表达了诗人对清醒状态可能同样虚幻的担忧,以及对于无法确定真实与虚幻界限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一疑问,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探讨了梦境与现实、清醒与迷惘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自我认知的不懈追求。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
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
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帝乡何处是,歧路空垂泣。
楚思愁暮多,川程带潮急。
潮归人不归,独向空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