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群动息,浩浩观太虚。
不因竹柏影,宁复忆吾庐。
森然鸾凤下,清吹生庭除。
真赏良有巳,君今意何如。
月出群动息,浩浩观太虚。
不因竹柏影,宁复忆吾庐。
森然鸾凤下,清吹生庭除。
真赏良有巳,君今意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月夜静观自然之美的心境,充满了哲理与超脱。首句“月出群动息”以月升为引子,暗示万物在月光下归于宁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浩浩观太虚”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宁静感,将读者的视野引向无垠的宇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体的宏大视角。
“不因竹柏影,宁复忆吾庐”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独立,不被外物所束缚。竹柏的影子虽美,但它们并不能成为诗人内心归宿的替代品,真正的满足和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
“森然鸾凤下,清吹生庭除”描绘了一幅高雅而清新的画面,鸾凤象征着高洁与美德,它们的降临仿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让庭院充满生机与和谐。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真赏良有巳,君今意何如”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欣赏与理解自然之美的感慨,同时也邀请读者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关系。这句话既是对读者的提问,也是诗人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反思,体现了深邃的人生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君不见苕溪西南石鼓山,鸟如鸜鹆啼其间。
土人相传是阿弟,千呼万唤云复还。
身为独雁失俦侣,所愧鹡鴒图急难。
绕林哀哀诉明月,夜阑月落声渐咽。
天地阔远兄不闻,苍岩下泪山竹裂。
岂无鸦舅与鹁姑,人各有心非友于,陟冈四顾空欷嘘。
君不见江南望夫谁家子,登山化石不得语。
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
望山怜绿远,坐树觉春归。
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
午凉松影乱,白羽对禅衣。
世路苍黄总是愁,暮年须得小优游。
如今渐觉知心少,胜种青青伴白头。
梁州、转关绿腰、醉吟商湖渭州、历弦薄媚也。
予每念之。
辛亥之夏,予谒杨廷秀丈於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湖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此谱,实双声耳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
暮鸦啼处。
梦逐金鞍去。
一点芳心休诉。
琵琶解语。
格下轩窗枕水开,画船忽载故人来。
与君同过西城路,却指烟婆独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