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东山约略同,但无红袖肯相从。
不妨小试游山屐,因访骙骙陆士龙。
今昔东山约略同,但无红袖肯相从。
不妨小试游山屐,因访骙骙陆士龙。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炎所作,名为《子大有游东山之约以诗相趣因次其韵(其二)》。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都非常细腻,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东山的景象,抒发了怀旧和孤寂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友情的渴望。
“今昔东山约略同”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中心思想——东山虽然变化不大,但却缺少了昔日与之共游的人。这里的“红袖”通常指的是女性伴侣或知心好友,而“肯相从”的“从”,则体现出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忠诚。
“但无红袖肯相从”这句,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目前孤独的心境。这里的“红袖”象征着昔日的美好时光,而今朝却只能独自徘徊。
“不妨小试游山屐,因访骙骙陆士龙。”两句,则表现出诗人为了摆脱内心的寂寞,决定再次踏上东山之旅,并寻找知己。这里的“骙骙”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给人一种恭敬谨慎、不失礼数的感觉,而“陆士龙”,则可能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友人。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现实中的孤独感受。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能够找到知己、共享山水之乐的期待。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友谊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千里酸风,茂陵客、咸阳古道。
宫门夜、马嘶无迹,东关云晓。
牵上魏车将汉月,忆君清泪知多少。
怅土花、三十六宫墙,秋风袅。
浥露兰,啼痕绕。
画阑桂,雕香早。
便天还知道,和天也老。
独出携盘谁送客,刘郎陵上烟迷草。
悄渭城、已远月荒凉,波声小。
又匆匆、一番元夕,无灯更愁风雨。
人间天上无归梦,惟有春来春去。
愁不语。
漫泪湿香绡,□草人何许。
百年胜处。
还更有琉璃,春棚月架,万眼蝶罗否。
风流事,孤负后来儿女。
可怜薄命三五。
千金无买吴呆处,更说龙飞凤舞。
今又古。
便剩有才情,无分登楼赋。
春醪独抚。
也难觅阿瞒,肯容狂客,醉里试歌舞。
雨萧萧、春寒欲暮。
杜鹃声转□□。
东风与汝何恩怨,强管人间去住。
行且去。
漫憔悴十年,愁得身成树。
青青故宇。
看浩荡灵修,徘徊落日,不乐复何故。
曾听处。
少日京华行路。
青灯梦断无语。
风林飒飒鸡声乱,摇落壮心如土。
今又古。
任啼到天明,清血流红雨。
人生几许。
且赢得刘郎,看花眼惯,懒复赋前度。
不看萸、把酒对名山,无帽厌西风。
渺四海故人,一尊今雨,万里长空。
宇宙此山此日,今夕几人同。
举世谁不醉,独属陶公。
当日白衣几许,漫凄其寄兴,落日篱东。
抚停云六合,借醉托孤踪。
□吊古、不须多感,□古人、那得共杯中。
拼酩酊,明年此会,谁此从容。
甚平生、风流谢客,刀头梦送酸楚。
不堪又得花间曲,猛忆云英霜杵。
闲情赋。
谁催就月明,云鬓犀梳吐。
才情几许。
待遗策重来,吹箫一弄,鸾凤共轻举。
留春住。
买得绿波南浦。
黄金□散如土。
蔷薇洞口三生路。
无奈春光顿阻。
新□绪。
也待见东邻,花艳墙低处。
东风看取。
便娇送飞梭,半摧编贝,笑咏尚高古。
又江南、三月更明朝,便已是南风。
拟强驻韶光,狂追柳絮,卧占残红。
早向尊前沈醉,莫听五更钟。
赢得春工笑,恼杀渠侬。
只道春风不改,□年来岁去,柳密花浓。
但沈腰潘鬓,无复旧时容。
春还是、多情多恨,便不教、绿满洛阳宫。
只消得,无情风雨,断送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