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军南下九秋时,江寇平来庙算奇。
不信土人传接驾,似闻天语诏班师。
闾阎稼穑真须问,水陆兵戈恐未宜。
东海细臣瞻巨斗,北枢终夜几曾移。
六军南下九秋时,江寇平来庙算奇。
不信土人传接驾,似闻天语诏班师。
闾阎稼穑真须问,水陆兵戈恐未宜。
东海细臣瞻巨斗,北枢终夜几曾移。
这首诗《书事》是明代诗人边贡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国家治理与军事策略的深刻思考。
首联“六军南下九秋时,江寇平来庙算奇”,开篇即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引入,描述了军队在深秋时节南下的壮阔景象,以及最终平定江寇的非凡策略,展现了庙堂之上的深谋远虑。
颔联“不信土人传接驾,似闻天语诏班师”,则从侧面反映了朝廷对民间传闻的审慎态度,以及对军事行动适时结束的决心,体现了君主英明果断的一面。
颈联“闾阎稼穑真须问,水陆兵戈恐未宜”,进一步强调了关注民生、避免过度使用武力的重要性,呼吁统治者应重视农业生产的稳定,谨慎使用兵力,体现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
尾联“东海细臣瞻巨斗,北枢终夜几曾移”以生动的比喻收束全诗,东海细臣(指地方官员)如同仰望星空中的斗宿,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深切期盼,而北枢(指首都或中央政权)则在夜晚也未曾稍有变动,象征着国家根基的稳固和统治的持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边贡对国家治理和军事策略的独特见解,还蕴含了他对社会民生的关怀和对国家统一稳定的深深忧虑,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佳作。
白发照黄花,薄晚散幽步。
何年乘五云,来自三神屿。
膝下千载人,富贵等儒素。
西风天地秋,细雨江城莫。
酒酣拍阑干,忧时起愁绪。
怀哉平原公,孤忠乃吾与。
重此一臂力,日月容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