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石坻涵漪流,细草丛樾清且幽。
个中风月付谁是,有人亦祗如虚舟。
直钩岂必垂香饵,鹿头独坐无名氏。
今来古往渔隐人,评量已不胜屈指。
逃利未抵逃名难,钓名钓利季孟间。
借问在水一方者,谁真不愧丝和竿。
沙汀石坻涵漪流,细草丛樾清且幽。
个中风月付谁是,有人亦祗如虚舟。
直钩岂必垂香饵,鹿头独坐无名氏。
今来古往渔隐人,评量已不胜屈指。
逃利未抵逃名难,钓名钓利季孟间。
借问在水一方者,谁真不愧丝和竿。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溪边的自然风光与渔隐生活的恬淡意境。
首句“沙汀石坻涵漪流”,描绘了沙洲与石滩映衬着水面波纹的画面,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景象。接着,“细草丛樾清且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细草与密林交织,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个中风月付谁是,有人亦祗如虚舟。”这两句表达了对风月美景的感慨,似乎在说这些美好的事物无人能真正领略,就像漂浮在空中的小舟,虽自由却难以把握。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的存在与自然界的景物相比较,突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直钩岂必垂香饵,鹿头独坐无名氏。”这两句则转向对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人提出疑问,是否一定要用香饵才能垂钓,是否真的有无名氏独自坐在鹿头山下,享受着隐居的乐趣。这里暗含了对传统隐逸文化的反思,以及对简单生活态度的推崇。
“今来古往渔隐人,评量已不胜屈指。”这句总结了历史上的渔隐之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追求的简单生活与精神自由,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学习。
最后,“逃利未抵逃名难,钓名钓利季孟间。”这两句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指出逃避物质利益的诱惑并不容易,而追求名声与利益更是充满了矛盾。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真实自我追求的呼唤。
“借问在水一方者,谁真不愧丝和竿。”诗人以提问的方式结束,引人深思:在这片水域之间,究竟谁能够真正做到无愧于手中的钓鱼工具,即是否能够在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人性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留补堂前句,宫山最有闻。
花分都胜种,香染细湖云。
心曲先民古,风光汐社醺。
到今传盛事,可许续遗文。
女萝本柔物,赋性善依倚。
不励自立心,曾无无耻耻。
古柏干青云,生意殊未已。
女萝羡高标,欲因以托已。
攀援上绝顶,亚枝吐繁蕊。
初犹藉其势,与柏相表里。
继则窃其权,岂肯知足止。
雨露所滋润,惟萝受之耳。
束缚偃矫身,乃日以槁死。
我惜柏失计,祸匪因萝起。
君子近小人,害不视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