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朵舒妍兰放馨,洒然书史幔纱青。
庭榆影淡月初上,院柳烟浓风乍停。
适者戚欣真暂幻,少年俯仰已无形。
袛馀架上芸编在,随意披翻悦性灵。
杏朵舒妍兰放馨,洒然书史幔纱青。
庭榆影淡月初上,院柳烟浓风乍停。
适者戚欣真暂幻,少年俯仰已无形。
袛馀架上芸编在,随意披翻悦性灵。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夜晚书房图景。首句“杏朵舒妍兰放馨”,以杏花与兰花的盛开,渲染出书房中清幽高雅的气息。次句“洒然书史幔纱青”,通过轻柔地拉开窗帘,让书籍与历史的光芒穿透纱幔,展现出书房内知识的深邃与明亮。
接着,“庭榆影淡月初上,院柳烟浓风乍停”两句,将视线转向室外,月光初升,榆树的影子在庭院中显得柔和而淡雅;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这样的景象,仿佛是自然与书房的和谐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适者戚欣真暂幻,少年俯仰已无形”两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无论是喜乐还是忧愁,都只是暂时的幻象,时间的流逝使得曾经的少年也已不复存在。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深刻领悟。
最后,“袛余架上芸编在,随意披翻悦性灵”点明了书房的核心——书籍。即使时光流转,人事更迭,那些承载着智慧与知识的书籍依然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着被随意翻阅,从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与快乐。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也寄托了他对精神世界永恒不变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弱柳丝千缕。
嫩黄匀遍鸦啼处。
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
为谁都著眉端聚。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