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扬州驿。又客里、匆匆过了,落梅时节。
一缕春魂和月瘦,揉作笛中波折。
看此夕、孤蓬江北,自碾冰华和别泪,写相思、寄与天涯客。
酸楚意、问谁识。东风两度长安陌。
算剩有、残香似我,一般漂泊。
那倩玉笼◆翠羽,细把这情重说。笑减尽、青衫愁骨。
君见此花如见我,道大家、风味清寒绝。
珍重此、数行墨。
垂柳扬州驿。又客里、匆匆过了,落梅时节。
一缕春魂和月瘦,揉作笛中波折。
看此夕、孤蓬江北,自碾冰华和别泪,写相思、寄与天涯客。
酸楚意、问谁识。东风两度长安陌。
算剩有、残香似我,一般漂泊。
那倩玉笼◆翠羽,细把这情重说。笑减尽、青衫愁骨。
君见此花如见我,道大家、风味清寒绝。
珍重此、数行墨。
这首《金缕曲》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篇“垂柳扬州驿”,点明地点与季节,柳树与梅花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一缕春魂和月瘦,揉作笛中波折”两句,将春日的柔美与月色的清冷融合,通过笛声的波折,传递出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看此夕、孤蓬江北,自碾冰华和别泪,写相思、寄与天涯客”四句,直接抒发了游子在夜晚面对孤舟独行的景象时,内心涌动的相思之情,以及对远方亲朋的思念。
“酸楚意、问谁识”一句,表达了游子心中的酸楚无人能解的孤独感。接下来,“东风两度长安陌”描述了两次经过长安的情景,长安作为古代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梦想,而“算剩有、残香似我,一般漂泊”则强调了诗人与长安之间的一种距离感,以及自身如同残香般飘零无依的状态。
“那倩玉笼◆翠羽,细把这情重说”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笼中的鸟儿,试图向外界传达深沉的情感。最后,“笑减尽、青衫愁骨”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苦笑,而“君见此花如见我,道大家、风味清寒绝”则是诗人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其内心的清高与孤寂。
整首词以游子的视角,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与自我反思,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昔闻昌黎言,为文须识字。
俗书动讹谬,焉论古书契。
所以有心人,索古具深思。
观其变态中,绰可见根蒂。
伊惟印信作,旨哉得书意。
缪篆虽纵横,缔索极精邃。
铜斑玉血中,一线斯文系。
重不侔鼎钟,功祇记姓氏。
人各自为佩,识字聊一二。
奈何俗儒舛,此道亦捐弃。
私心自增损,屈体斗纤媚。
谁欤出攻苦,相与究疑义。
迩逢吾可堂,于此见三昧。
作之不甚惜,求者鲜不畀。
欲令一笔讹,千金不回视。
褒然成一编,仓斯吐光气。
波磔必老苍,惨淡出平易。
每于半黍间,欲作千丈势。
榇其用心处,实欲功斯世。
吁嗟俗眼多,曲说中肝肺。
落落趋风尘,何人辨能事。
西兵方凯旋,羽书走星骑。
将军要勒铭,军中孰书记。
此事非君谁,道远莫能致。
三叹聊赠言,藏锋待时至。
《题可堂印谱》【清·黄景仁】昔闻昌黎言,为文须识字。俗书动讹谬,焉论古书契。所以有心人,索古具深思。观其变态中,绰可见根蒂。伊惟印信作,旨哉得书意。缪篆虽纵横,缔索极精邃。铜斑玉血中,一线斯文系。重不侔鼎钟,功祇记姓氏。人各自为佩,识字聊一二。奈何俗儒舛,此道亦捐弃。私心自增损,屈体斗纤媚。谁欤出攻苦,相与究疑义。迩逢吾可堂,于此见三昧。作之不甚惜,求者鲜不畀。欲令一笔讹,千金不回视。褒然成一编,仓斯吐光气。波磔必老苍,惨淡出平易。每于半黍间,欲作千丈势。榇其用心处,实欲功斯世。吁嗟俗眼多,曲说中肝肺。落落趋风尘,何人辨能事。西兵方凯旋,羽书走星骑。将军要勒铭,军中孰书记。此事非君谁,道远莫能致。三叹聊赠言,藏锋待时至。
https://shici.929r.com/shici/8qMg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