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
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
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
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
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
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
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
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洞山克文长老》。诗中表达了诗人生活困顿、物质匮乏的境况,但内心却坚守着某种精神财富。"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难,连立足之地都难以找到,贫困日益加剧。"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运用比喻,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心中珍视的精神财富(如智慧或美德)并未被忽视,即使日常器物如甑(炊具)蒙尘,也无妨。
后两句"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揭示了诗人对于命运坎坷的坦然接受,认为自己的遭遇并非出于本性,而是外界的逼迫,而内心的坚持和真实情感反而更为纯粹。最后,诗人以"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作结,表达了对知己的理解与期待,希望洞山人能理解他这份独特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的困顿,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