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薰脾蜜麝薰脐,香染蔷薇色染栀。
大似幽兰怀隐操,有心闻处得香迟。
蜂薰脾蜜麝薰脐,香染蔷薇色染栀。
大似幽兰怀隐操,有心闻处得香迟。
这首诗描绘了蜡梅的香气与形态,将蜡梅比作幽兰,隐喻其高洁的品质。首句“蜂薰脾蜜麝薰脐”以蜜蜂采蜜来比喻蜡梅的香气,形象地展现了蜡梅散发出的甜美香气,如同蜂蜜与麝香般诱人。接着,“香染蔷薇色染栀”则通过色彩的渲染,进一步强调了蜡梅香气的浓郁与独特,仿佛能将周围的蔷薇与栀子花的颜色也染上一层香气。
后两句“大似幽兰怀隐操,有心闻处得香迟”更是赋予了蜡梅以人格化的特质,将其比作怀抱高洁操守的幽兰,暗示蜡梅不仅香气迷人,更蕴含着一种不为世俗所动的高雅气质。这里的“有心闻处得香迟”,既是对蜡梅香气持久性的赞美,也是对品赏者耐心与专注的呼吁,鼓励人们在静心品味时方能真正领略到蜡梅的深邃韵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蜡梅香气与形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品格的高雅比拟,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引人深思的艺术氛围,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与内在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听卖樵人,相劝道、今朝重九。
教羡杀、贫居巷陌,岁时偏有。
何处青山供眺望,举双白眼空搔首。
想南湖、三径七年来,荒芜久。那满抱,丝缠藕。
渐两鬓,风梳柳。算百年好景,几开笑口。
走马气雄台上客,看花味淡篱边叟。
信身名、各自有遭逢,斟吾酒。
谁傍阑干立?正秦青、曼声未已,却谐黍律。
啭罢娇莺长夜饮,酒政真堪矜式。
教射覆、辞人频失。
知识前生饶慧业,更冶容、尘事悭灵匹。
堪位置,神仙宅。花朝寒食天涯逼。
一条条、催春嫩柳,黯怜偷惜。
家在虹桥烟月底,梦断扬州此夕。
盼不到、情人消息。
万种相思凭驿使,欲题诗、又把乌丝掷。
飘零杀,好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