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下平芜,回照东湖尾。
牛从何处归,相随渡湖水。
幽人倚栏意,得月犹未已。
白鹭知何为,欲下还复起。
落日下平芜,回照东湖尾。
牛从何处归,相随渡湖水。
幽人倚栏意,得月犹未已。
白鹭知何为,欲下还复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黄昏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夕阳西下时分,平野与湖水交相辉映的美丽画面。诗中通过“落日”、“平芜”、“东湖尾”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
“牛从何处归,相随渡湖水。”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牛群在黄昏时分缓缓归来的情景,它们或独自或成群结队,穿过湖面,与湖水的倒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的“牛”不仅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幽人倚栏意,得月犹未已。”诗人在此化身为“幽人”,倚靠在栏杆上,享受着月光的洒落。这里的“幽人”并非实指某个人,而是泛指诗人自己,或是所有寻求心灵宁静之人。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月光的喜爱与欣赏,以及在月光下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白鹭知何为,欲下还复起。”最后两句则以白鹭的动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白鹭似乎被这宁静的夜晚所吸引,想要降落下来,却又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矛盾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昏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心态的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美感,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岷峨豁尘昏,旧赐出播云。
不知落人间,虾蟆几亏盈。
晦显固靡常,数岂逃冥冥。
想当风雨时,破壁应有声。
怀璧戒匹夫,呵护烦百神。
一朝得所托,倏若屈蠖伸。
人以器图旧,器以人怀新。
玉轸黄金徽,烂烂奎画明。
魏公蔼名氏,千载如丹青。
歌风调舜弦,感物怀尧仁。
扶日昌中兴,四海同一云。
载维艰难初,事与得失并。
万灶嘉陵江,饮此一掬清。
悠然一再弹,万里怀长城。
云絮初无根,勇变嘲哳鸣。
捕蝉写真意,弦外无人听。
空嗟易水寒,遗恨崆峒平。
谁平读书琅琅然,四山响答皆清圆。
山空无人渡双涧,更与流水相潺湲。
冻云压山吹不皱,云际棱棱展瑶甃。
广庭万舞乱零飞,老枝檠重如僧瘦。
吞蟾缟夜洞八窗,弗烦冻手挑残釭。
蝇头万字不足数,囧囧寒入青眸双。
辨才昔与参寥子,秣马问途端自此。
要汝勇追龙象躅,为我辛勤十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