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谒军门宜杖策,谁为兵家分主客。
猛将翻乘下濑船,幽人退整登山屐。
山泉闻似百花潭,山曲盘回十里岩。
丘壑夔龙人太息,那将捷径比终南。
吾邦旧事论三癖,佳处还堪记游历。
深讥表饵误朝廷,急赞烝尝安庙室。
避地来居水绕村,凫鹥哺子竹生孙。
苜蓿堆盘从野食,人爱当年二千石。
上谒军门宜杖策,谁为兵家分主客。
猛将翻乘下濑船,幽人退整登山屐。
山泉闻似百花潭,山曲盘回十里岩。
丘壑夔龙人太息,那将捷径比终南。
吾邦旧事论三癖,佳处还堪记游历。
深讥表饵误朝廷,急赞烝尝安庙室。
避地来居水绕村,凫鹥哺子竹生孙。
苜蓿堆盘从野食,人爱当年二千石。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名为《葛鲁卿再和复用前韵奉酬(其一)》。全诗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著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首联“上谒军门宜杖策,谁为兵家分主客”开篇即以“上谒”、“军门”、“杖策”等词描绘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于军事、政治的深刻思考。接着,“谁为兵家分主客”一句则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引人深思。
颔联“猛将翻乘下濑船,幽人退整登山屐”对比了勇猛将领与隐士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前者追求功名利禄,后者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通过“下濑船”与“登山屐”的形象描绘,生动展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鲜明对比。
颈联“山泉闻似百花潭,山曲盘回十里岩”描绘了一幅山间清泉潺潺、曲径通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尾联“丘壑夔龙人太息,那将捷径比终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丘壑、夔龙象征着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而“太息”则表达了对人生不易的感慨。最后一句“那将捷径比终南”则强调了诗人对于坚守正道、不走捷径的坚持,将终南山作为理想中的归宿,寓意深远。
最后两联“吾邦旧事论三癖,佳处还堪记游历”、“避地来居水绕村,凫鹥哺子竹生孙”、“苜蓿堆盘从野食,人爱当年二千石”则进一步展开对社会、人生的探讨。诗人通过回忆家乡的风俗习惯,赞美了淳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以“苜蓿堆盘从野食”描绘了简朴而真实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通过对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与反思,诗人传达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