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
《和屯田陈丈寄唐休次韵》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

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

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

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

(0)
注释
白屋:指平民百姓的住所,表示清贫或未仕途之人。
佛名:比喻高尚的名声或崇高的地位。
彦伦: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位人物。
凤阙:皇宫的代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湛恩:深厚的恩惠或公正的待遇。
鸡竿:古代的一种表彰功绩的旗帜,此处象征荣誉。
阳春:温暖的春天,也比喻美好的时光。
苦寒:寒冷的困境,这里比喻艰难的环境。
翻译
白屋自古以来从未出过官员,名字应如佛一般被尊敬。
彦伦再次回到北方山谷,如同谢安隐居东山,只为重温旧日的欢乐。
何时能步入朝廷任职,只期盼得到深深的恩典,如同站在表彰功绩的鸡竿之下。
胸中满载奇异才能,从此以后,即使在严冬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白屋从来未有官,一名须作佛名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官职的淡然,以及对佛法的某种向往和敬仰之情。紧接着,“彦伦北谷重归去,安石东山足旧欢”则是对朋友彦伦和安石的思念,他们或许曾在北谷和东山有过美好的回忆。

诗中的“常调几时趍凤阙,湛恩唯待立鸡竿”可能是在提醒友人何时能够一同登临高处(凤阙),共赏自然之美,而“湛恩”可能是指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只等待着能够重逢。最后,“胸中况是多奇蕴,自此阳春退苦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即将到来的温暖春天的期待,以及对过去苦寒日子的告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朋友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珍视友谊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三书轩

绿竹覆清渠,尘心日日疏。
使君遗癖在,苦要读文书。

(0)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二灙泉亭

泉来草木滋,泉去池塘满。
委曲到庭除,清泠备晨盥。

(0)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二彭祖庙

长说先师似老彭,共疑好学古书生。
不知亦解餐云母,白日登天万事轻。

(0)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四冰池

水深冰亦厚,滉荡铺寒玉。
好在水中鱼,何愁池上鹜。

(0)

和子瞻濠州七绝其三逍遥堂

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
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0)

李韵寿花堂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自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