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道人写竹枝,湘江风动碧云时。
一缄北为司徒寿,如向初筵歌菉猗。
梅花道人写竹枝,湘江风动碧云时。
一缄北为司徒寿,如向初筵歌菉猗。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题竹枝寿凤山司徒》。邵宝以梅花道人的身份,巧妙地将竹枝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诗中描绘了湘江边风动碧云的景象,竹枝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生动。
“梅花道人写竹枝”,开篇即以“梅花道人”这一隐喻,暗示了诗人对竹子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追求的高尚情操。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象征意义,邵宝通过“写竹枝”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湘江风动碧云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湘江的水波与碧蓝的天空相映成趣,风起时更添了几分动态之美。这样的景象为竹枝的出现提供了绝佳的背景,使得竹子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一缄北为司徒寿”,这里的“一缄”指的是书信,邵宝通过一封书信的形式,向司徒寿致以祝福。这封信不仅承载着对友人的关怀和敬意,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在古代,书信是传递情感和祝福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长辈或朋友的祝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亲情。
“如向初筵歌菉猗”,“菉猗”出自《诗经》,原指一种草本植物,这里借指宴会的乐曲。邵宝将此句融入诗中,寓意着如同在初次的宴会上,以乐曲表达对司徒寿的祝福和敬意。这种比喻既展现了宴会的欢乐气氛,也体现了对友人美好生活的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邵宝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坦然老人真坦然,不求才行人间传。
不赋蜀道难,懒和沧浪篇。送穷乞巧皆无言。
坦然心地何所似,皎皎白日悬秋天。
桑麻田,松菊园,乃在武林清溪边。
傍溪茅屋只数椽,朝出耕,夕安眠。
儿女嬉笑南窗前,皇天平平无党偏。
坦然老人真坦然,我欲移家相近时周旋。
竹邻子,何许人,云是落托穷乡民。
柴门半掩堪罗雀,布衣百结如悬鹑。
囊间有钱即沽酒,甑中无米从生尘。
读书不多虑事浅,发言往往遭众嗔。
独行独止无与友,拂石醉卧苍厓垠。
忽梦数君子,玉立而长身。
口云出自渭川族,托迹今居汉水滨。
冰霜风雨不改色,梅仙髯史吾同伦。
闻君失意众所弃,吾独爱之求与邻。
但多酿酒对君饮,日日清风扫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