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露下秋如水。月明千里人千里。莫上最高楼。
天际添别愁。一时今夕会。且共尊前醉。
踪迹似飘蓬。明年何处逢。
花宫露下秋如水。月明千里人千里。莫上最高楼。
天际添别愁。一时今夕会。且共尊前醉。
踪迹似飘蓬。明年何处逢。
这首明代杨慎的《菩萨蛮·大理普宁寺中秋》描绘了深秋夜晚在普宁寺赏月的情景。"花宫露下秋如水"形象地写出月光洒在繁花宫阙之上,露珠晶莹如秋水,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月明千里人千里"则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千里月色映照着千里的相思之情。
"莫上最高楼"一句劝诫人们不要登高望远,因为那只会让离愁更浓重,"天际添别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接下来,词人提出与眼前人共饮以排遣愁绪,"一时今夕会,且共尊前醉",希望能借酒浇愁,享受当下相聚的时光。
最后两句"踪迹似飘蓬,明年何处逢"以飘泊不定的蓬草自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和对未知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词人在中秋佳节的独特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