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北郭多车马,归客依依起向晨。
原草渐生回烧日,水禽初变有莺春。
青山原是伤心地,白骨曾为上冢人。
四尺崇封宁不识,仆夫犹为辟荆榛。
清明北郭多车马,归客依依起向晨。
原草渐生回烧日,水禽初变有莺春。
青山原是伤心地,白骨曾为上冢人。
四尺崇封宁不识,仆夫犹为辟荆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的北郭风光与古墓的景象。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生命消逝的感慨。
“清明北郭多车马”一句,通过活跃的交通画面,传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景,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继续。
“归客依依起向晨”表达了诗人对回家的游子或是行人的不舍与留恋之情。这些人物形象在清明时节里显得尤为凄美。
“原草渐生回烧日,水禽初变有莺春”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季节更新和生命复苏的主题,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间无情的推移。
“青山原是伤心地,白骨曾为上冢人”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里的“青山”与“白骨”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生与死、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照,引发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和历史沉浮的深思。
“四尺崇封宁不识,仆夫犹为辟荆榛”这两句,诗人通过墓葬的高低和荒废的情形,表达了对古人的尊重与怀念。同时,也透露出时代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的杰出之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