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存爱物心,去私不假斧。
先存爱己心,急公怕闻鼓。
先存爱物心,去私不假斧。
先存爱己心,急公怕闻鼓。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内心状态,探讨了个人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前两句“先存爱物心,去私不假斧”,意味着在处理事物时,应首先怀有爱护万物之心,去除自私自利的想法,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实现。后两句“先存爱己心,急公怕闻鼓”,则指出如果一个人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那么在面对公共事务时,可能会过于急躁,甚至害怕听到号召行动的声音。
整体而言,这首诗倡导了一种以他人为重、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强调了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应摒弃自私自利的思想,以爱心和公正为前提,促进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状态,诗人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高尚的道德理念,以提升个人品质,促进社会进步。
吾道贵日损,纪纲付有力。
誓舍耕凿资,生以给信食。
岁晏民物耗,霜枯鹰隼击。
寂士无丰姿,空田罄尘积。
小臧别我去,晚瓢先挂壁。
饥寒并一身,舍下无遗迹。
穷达不异趣,死生共短息。
硕友谅难舍,他山终易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