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
主人自有沧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词。
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
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
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
主人自有沧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词。
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
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
这首诗描绘了万柳堂前的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池塘之美,以及主人与游女的和谐共处。池水如云锦般铺展,波光粼粼,映衬出周围柳树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主人在这里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游女们则在这样的环境中唱起了白雪般的歌曲,增添了几分浪漫与高雅。
荷花与芳草成为诗中的重要元素,它们不仅装饰着环境,也成为了主人与游女交流的媒介。手捧荷花劝酒,步随芳草寻诗,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以及情感的交流与表达。最后一句“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万里思”,表达了虽然身处宁静之地,但心中却怀有广阔无垠的思绪,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以及诗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匏系弥年,江北江南,羡君去来。
笑山横南浦,朝来爽致,文书堆案,胸次生埃。
放旷如君,拘縻如我,试问人生谁乐哉。
真难学,是得留且住,欲去须回。
何时竹屋茅斋。
去相傍为邻三径开。
撰小窗临水,危亭当巘,随宜有竹,著处须梅。
坐读黄庭,手援紫藟,一寸丹田时自栽。
当馀暇,更与君来往,林下徘徊。
江城梅柳,惯得春先处。
催趁风光上歌舞。
见九衢、车马流水如龙,喧笑语,罗绮香尘载路。
欢娱多暇日,尊俎风流,重见承平旧官府。
有多少、佳丽事,堕珥遗簪,芳径里,瑟瑟珠玑翠羽。
好惜取、韶华醉连宵,更莫待、收灯酒阑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