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径众峰头,盘岩复转沟。
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
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
谢公多晚眺,此景在南楼。
门径众峰头,盘岩复转沟。
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
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
谢公多晚眺,此景在南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门径众峰头,盘岩复转沟"一句,以层叠的山峦为背景,设定了一个幽深曲折的空间布局。"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则描绘了一幅云游四海、僧侣静坐之景,同时通过“杏水”点明了诗人所处之地。"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表达了山中偶尔有猿猴出没,以及古代秦人在此地游历的历史回响。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关注个人情感和对景观的欣赏。"谢公多晚眺,此景在南楼"则透露出诗人可能是在某个高处,如南楼,长时间地凝视着眼前的风光。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和抒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致描摹,以及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少小乐闲旷,被褐守空山。
白头赋远游,倏已二十年。
箪瓢陋巷居,安得如颜渊。
昨宵偶不寐,忆我南山田。
平生伏腊资,今弃草莽间。
岂无升斗禄,差以慰目前。
妻孥在远道,弃置同云烟。
独念故山下,草屋行将颠。
亦知身后名,未若生前闲。
且复对尊酒,一醉已陶然。
¤
客游五千里,乃得物外交。
朔土天早寒,九月草树雕。
衍公林下秀,要我共登高。
秋风净游氛,流目空云宵。
稍觉怀抱宽,遂忘登陟劳。
古人不可见,俯仰心为焦。
缅怀庐山远,神契栗里陶。
斯人去已远,千年犹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