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
《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kāiyuánmíngshàngrényuànjiǎshān
sòng / méiyáochén

shíshìqīngtáishíshānfēiyǎoǎishān

zhūfēngshēngjìngxiǎolǐngbàngchíjiān

yīnyúnchūménwèiguān

fèizàndàozhōngxián

翻译
石头长满青苔,山并非遥远模糊。
群峰倒映在镜面般的水面,小山环绕在池塘边。
雨滴并非因云而降,门仿佛为迎接客人而开。
无需繁琐的准备,只需暂时来此享受悠闲时光。
注释
石:长满青苔的石头。
杳蔼:遥远模糊的样子。
镜里:像镜子一样明亮的水面。
傍:围绕。
因:因为。
疑:怀疑,仿佛。
蜡屐:涂蜡的木屐,古代一种精致的鞋子。
閒:闲暇,悠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开元寺明上人院假山》,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景图。首句“石是青苔石”,以青苔覆盖的石头为切入点,展现出山石的自然风貌和岁月痕迹;次句“山非杳蔼山”则暗示了这座假山虽人工营造,却具有山水的神韵,不显突兀。

接下来,“诸峰生镜里”运用比喻,形容山峰倒映在水面如镜,形象生动;“小岭傍池间”进一步描绘了山势与水景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雨不因云出”这一细节,描绘了雨滴从云层中悄然落下,增添了山间的宁静氛围。

“门疑为客关”一句,写出了山门仿佛是为了迎接客人而开,流露出主人的热情好客之情。最后,诗人以“何须费蜡屐,暂到此中閒”收尾,表达了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认为无需繁琐的行装,只需轻松漫步,就能享受这山间的宁静与悠闲。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假山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喜爱。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病后二首·其二

淡羹粗饭坐仍眠,百疾交攒废砚田。

造物似教贫未已,迩来并革售文钱。

(0)

八月九日醉书·其五

纳禄归来荷主恩,看书终日掩柴门。

却惭相爱惟明府,能尽山家酒一尊。

(0)

与杨君谦仪曹刘振之鸿胪游灵岩遇雨·其一

夹岸吴山扫黛青,酒船随意泊沙汀。

帘收晚雨三家市,旗飏薰风十里亭。

沪渎旧名馀战地,灵岩佳迹播图经。

同来莫遣游情败,僧榻何妨一夜停。

(0)

太医院使钱君宗嗣挽歌·其四

忆曾阻雪到江干,野寺相逢岁正阑。

今日我来君已去,人间离合最无端。

(0)

书法孝子传后·其一

野宿风号半毁形,眼看坟草六回生。

当时至行真难再,合上清朝太史铭。

(0)

为乡人张卫幕贵题辽王九鸶图

苇岸芦汀立九鸶,郢人燕说是吾师。

拟将圣训垂深戒,想见宗英洒翰时。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