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看玉泉山,更上金山寺。
寺影翳流泉,蒙茸覆玉翠。
凭高眺远岑,前山霭如睡。
林木閟清阴,溪石夹天坠。
中有黄鹂鸣,绵蛮发幽吹。
洞口老仙人,何时披薜荔。
不得从之游,聊此寄馀思。
已看玉泉山,更上金山寺。
寺影翳流泉,蒙茸覆玉翠。
凭高眺远岑,前山霭如睡。
林木閟清阴,溪石夹天坠。
中有黄鹂鸣,绵蛮发幽吹。
洞口老仙人,何时披薜荔。
不得从之游,聊此寄馀思。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山寺顶端眺望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首句“已看玉泉山,更上金山寺”,既点出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对美景的追求和探索精神。接着,“寺影翳流泉,蒙茸覆玉翠”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泉水映衬着寺院,绿意盎然,仿佛大自然的翡翠镶嵌其中。
“凭高眺远岑,前山霭如睡”则展现了作者站在高处俯瞰山景的独特视角,远处的山峦在轻雾中显得宁静而安详,如同沉睡一般,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接下来,“林木閟清阴,溪石夹天坠”描绘了森林的幽静与溪水的清澈,以及岩石与天空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中有黄鹂鸣,绵蛮发幽吹”一句,通过黄鹂的啼鸣,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最后,“洞口老仙人,何时披薜荔。不得从之游,聊此寄馀思”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仙人的向往,以及未能亲身体验这种生活的遗憾,通过寄托余思,抒发了对自然与超脱人生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金山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美丽,还蕴含了作者对自然、超脱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非石亦非木,非青亦非绿。
山中铜龙鱼,云是稚川畜。
东坡昔时见,鱼一而龙六。
何时益八龙,灵怪惊俗目。
嗟哉古铜仙,化身同一哭。
南汉昔铸时,铜光九天烛。
不知谁负去,得毋见可欲。
惟有金佛身,至今守群秃。
趺坐金莲花,冷阅人世速。
明月飞上天,慎哉保尔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