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戏马台,二谢词翰英。
良辰各有句,得无差过情。
元嘉事其子,不救巢卵倾。
渊明东篱下,焉识笳鼓鸣。
兀坐把寒菊,竟亦了一生。
九日戏马台,二谢词翰英。
良辰各有句,得无差过情。
元嘉事其子,不救巢卵倾。
渊明东篱下,焉识笳鼓鸣。
兀坐把寒菊,竟亦了一生。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田园诗派,与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风格相呼应。诗中描绘了一幅和谐自然、淡泊生活的情景。
“九日戏马台,二谢词翰英。”一句,通过对九日(重阳节)时节的点染,以及对朋友间互赠诗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文学上的交流。这里的“戏马”可能是指在马台上举行的骑马游戏或练习,而“二谢”则应指谢灵运和谢安,都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士,这里提及他们是为了表达诗人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之情。
“良辰各有句,得无差过情。”这两句强调了在美好的时光中,每个人都能各抒己见,写出佳句,而这种交流毫无滞涩和错误,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元嘉事其子,不救巢卵倾。”此处借用历史典故,提及东晋时期的元嘉之治(公元424年至453年间),指的是在太平盛世中,即使是小鸟也能安稳地栖息,而不必担心巢穴倾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安宁生活状态的向往。
“渊明东篱下,焉识笳鼓鸣。”这两句则是对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涯进行描绘,其中“渊明”即指陶渊明,“东篱下”暗示了他隐逸生活的一隅。诗人通过提及陶渊明,在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界中简单、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兀坐把寒菊,竟亦了一生。”则是诗人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坐在那里拿着冷清的菊花,似乎就这样度过了整个一生。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淡泊名利、随遇而安,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古代文人风范的追慕,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