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乔木已无多,留得残株在涧阿。
诗绝岂能忘惠远,画工犹自忆祗陀。
短篁风起秋先觉,灵石苔生雨乍过。
我喜幽寻到禅寂,兴来同作《考槃》歌。
山中乔木已无多,留得残株在涧阿。
诗绝岂能忘惠远,画工犹自忆祗陀。
短篁风起秋先觉,灵石苔生雨乍过。
我喜幽寻到禅寂,兴来同作《考槃》歌。
这首明代诗人陶振的《题云林赠琛长老画》描绘了一幅山中禅意的画面。首句“山中乔木已无多”暗示了环境的清寂与寥落,而“留得残株在涧阿”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坚韧与生机。诗人借此表达对慧远和尚和祗陀尊者这类高僧的怀念,他们如同乔木一般,虽不在眼前,却在心中留下了深远影响。
“诗绝岂能忘惠远,画工犹自忆祗陀”两句,通过赞美画中的禅意,表达了对两位僧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艺术作品中传达出的佛法精神的认同。接下来,“短篁风起秋先觉,灵石苔生雨乍过”两句,通过写景,展现了山间微风轻拂、雨后苔藓生长的生动画面,寓示着禅境的清新与宁静。
最后,“我喜幽寻到禅寂,兴来同作《考槃》歌”表达了诗人自己沉浸于这种禅意之中的喜悦,以及与长老一同分享这份宁静心境的愿望,以《考槃》之歌抒发内心的感悟。整首诗以画为引,借景抒怀,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兹山表徐方,经过屡登眺。
偶然寻旧游,策蹇偕所好。
荒亭何萧瑟,落日春风峭。
河山挟霸气,四顾雄怀抱。
嗟此古战场,岂容隐者傲。
缅思放鹤人,无乃非高蹈。
不见山下湖,清如眉眼照。
河势欲吞山,湖能益山貌。
此中岂有意,河怒湖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