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辽阳去,辽阳草未生。
春风吹胡沙,捲起黄云平。
土人耕耨晚,种黍何时成。
塞地寒且薄,百役子宜轻。
二月辽阳去,辽阳草未生。
春风吹胡沙,捲起黄云平。
土人耕耨晚,种黍何时成。
塞地寒且薄,百役子宜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周衍长官知辽州》,描绘了辽阳早春时节的景象和边塞生活的艰辛。首句“二月辽阳去”,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辽阳在冬季尚未完全苏醒,草木尚在萌芽。“春风吹胡沙”形象地展示了边地风大沙多的特点,黄云被卷起,显出环境的荒凉。“土人耕耨晚,种黍何时成”表达了对当地农事的关切,由于气候寒冷,耕作时间推迟,诗人担忧作物的生长进度。“塞地寒且薄,百役子宜轻”则揭示了边疆生活的艰苦,人们承受着多重劳役,但因条件恶劣,应适当减轻他们的负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展现了辽州早春的自然风貌,又流露出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边地民生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料峭东风,吹醉面、向人如旧。
凝伫立、野禽声里,无言搔首。
庭下梅花开尽也,春痕已到江边柳。
待人间、事了觅清欢,身先朽、菟裘计,何时有。
林下约,床头酒。
怕流年不觉,鬓边还透。
往事不堪重记省,旧愁未断新愁又。
把春光、分付少年场,从今后。
西风汾浦,雁初飞,秋水渺茫无际。
有底忙时来复去,泛若虚舟不系。
篱菊将开,村醪初熟,且住为佳耳。
笑言相答,个中吏隐无愧。
岁月不贷闲人,君颜非少,我发白如此。
好把金杯休去手,万事惟消沉醉。
日转山腰,马嘶柳外,歌阕行人起。
凭高西望,相思目断烟水。
小窗睡起,晓寒特地怯春衣。
篝炉坐拥残霏。
滚滚愁来何处,独有两眉知。
倩一尊聊尔,为解重围。
赏心莫违。
桃李事、转头非。
几曲升平旧谱,数首新诗。
花开正好,算一番、风雨未应稀。
舒醉袖、惹住游丝。
百年光景霎时间。
镜中看。
鬓成斑。
历遍人间,万事不如闲。
断送余生消底物,兰可佩,菊堪餐。
功名场上税征鞍。
退时难。
处时安。
生怕红尘,一点污儒冠。
便笔*凭归来嗟已晚,那更待,买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