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如鼻孔口如槌,业识忙忙唤不回。
南浦西山耕未遍,披毛戴角又重来。
眼如鼻孔口如槌,业识忙忙唤不回。
南浦西山耕未遍,披毛戴角又重来。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慧开的作品,以独特的比喻手法描绘了一种深刻的禅意。诗人将眼睛比喻为鼻孔,口比喻为槌,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外在世界的过度关注和执着,仿佛被业力所驱使,无法自拔。"业识忙忙唤不回",这里的"业识"指的是人的业力和执着心,"忙忙"形容其忙碌而无法停止,暗示了人生在世的轮回流转。
接下来两句"南浦西山耕未遍,披毛戴角又重来","南浦西山"象征着世间万物和人生旅程,"耕未遍"意味着人生中的种种追求还未完成,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会带着前世的记忆("披毛戴角",原指野兽,此处寓指过去的业报),再次投身轮回。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轮回观念的深刻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人们对业力的无奈,具有浓厚的禅宗思想。
向闻庐山名,未一见颜色。
宦游过江州,始领崔嵬壁。
九叠插天青,五老生云白。
中有飞流泉,直下三千尺。
下瞰鄱阳湖,湖波渺无极。
鸥鹭点点轻,雁鹜飞飞疾。
分帆南北间,浩渺殊倾仄。
羡羡同舟公,济济天上客。
眷言欲往游,仕途阻程隔。
瞻言发清咏,峰云漫漫白。
缅怀远公林,矫首陶令宅。
愿兹一览观,于以慰畴昔。
复得诛束茅,结屋依泉石。
去去卒未能,吟望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