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源西南导,东北归海门。
天吴海风平,白沙漾成湍。
琅琊渡江来,安东睨中原。
一代临沂生,永嘉逢险艰。
兹山幕府开,王气何郁盘。
丹旭迎羽葆,赪霞薄旌竿。
襟带画形胜,组练鱼丽陈。
威仪春褉日,鼓吹前茅还。
顾贺拜道左,吴会士骏奔。
荆扬虽晏谧,新亭叹河山。
仲父号夷吾,沧波骠骑屯。
临津鞠军旅,甲弩填丘樊。
至今波不扬,羁业奚足言。
将军盛揖客,登坛尽衣冠。
酾洒千秋人,悠悠望长安。
岷源西南导,东北归海门。
天吴海风平,白沙漾成湍。
琅琊渡江来,安东睨中原。
一代临沂生,永嘉逢险艰。
兹山幕府开,王气何郁盘。
丹旭迎羽葆,赪霞薄旌竿。
襟带画形胜,组练鱼丽陈。
威仪春褉日,鼓吹前茅还。
顾贺拜道左,吴会士骏奔。
荆扬虽晏谧,新亭叹河山。
仲父号夷吾,沧波骠骑屯。
临津鞠军旅,甲弩填丘樊。
至今波不扬,羁业奚足言。
将军盛揖客,登坛尽衣冠。
酾洒千秋人,悠悠望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幕府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的厚重感。诗人欧大任以磅礴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句“岷源西南导,东北归海门”描绘了岷江源头的蜿蜒曲折,最终汇入大海的壮观景象,象征着历史的长流不息。接着,“天吴海风平,白沙漾成湍”则通过平静的大海和泛起的白浪,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动态并存的和谐美。
“琅琊渡江来,安东睨中原”两句,诗人借琅琊渡江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展望。接下来,“一代临沂生,永嘉逢险艰”则通过临沂王和永嘉帝的遭遇,展现了历史的起伏与挑战。
“兹山幕府开,王气何郁盘”中,“兹山”指幕府山,诗人在这里赞美了山的雄伟与王气的浓厚。“丹旭迎羽葆,赪霞薄旌竿”描绘了日出时分,山间彩霞与旗帜相映成趣的美景,充满了诗意与庄严。
“襟带画形胜,组练鱼丽陈”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川的壮丽与军事布局的严谨,仿佛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与战场布局图并置,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军事之严。
“威仪春褉日,鼓吹前茅还”描述了在春天的祭祀日,军队整齐列阵,鼓乐声前导的场景,充满了庄重与肃穆的气息。
“顾贺拜道左,吴会士骏奔”则通过描述人们在道路两旁的祝贺与奔跑,表现出了对英雄的敬仰与对胜利的喜悦。
“荆扬虽晏谧,新亭叹河山”两句,诗人通过对比荆扬地区的安宁与新亭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
“仲父号夷吾,沧波骠骑屯”中,“仲父”指的是齐桓公的辅佐大臣管仲,而“夷吾”则是其字,这里借用了管仲的故事,表达了对贤臣辅佐君主的期待。
“临津鞠军旅,甲弩填丘樊”描绘了在临水之地,军队布阵,箭矢如雨般射向敌方的场景,充满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
“至今波不扬,羁业奚足言”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尽管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困难,但心中的信念与追求却始终坚定不移。
最后,“将军盛揖客,登坛尽衣冠”描述了将军在仪式上恭敬地迎接宾客,登坛时所有官员都穿戴整齐的情景,体现了礼仪的庄重与秩序的井然。
“酾洒千秋人,悠悠望长安”则以酒祭千秋之人,遥望长安,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整个画面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深远的哲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幕府山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独到见解与深厚情感。
归期小雪已中春,常恐传言远未真。
慎莫锱铢论得丧,政须平等视冤亲。
悬知江海山林士,不中功名富贵人。
闻道扁舟期访我,来时莫带庾公尘。
刮磨习气如洗爵,惟馀好古情未薄。
向来诗轴入松门,便对屠门先大嚼。
吾侪事业如石田,笔墨魔人妨夜眠。
如公万卷瘖不吐,使者旁午谁见怜。
方今神武拓疆土,超擢贤才固其所。
莫叹簿书官禄微,黄钟大吕生一黍。
布谷作五更,鹪鹩亦司辰。
田师遽束缊,请火起近邻。
耕耘岂辞劳,常虞秋计贫。
匽薄垄亩间,努力不自珍。
秋风落高原,罢亚千顷云。
公子岂知田,得师自农人。
归来坐虚室,却扫富贵昏。
架插河间书,门引霍三宾。
锄耰翰墨场,寒窗澹炉熏。
六籍圣人师,百家素王臣。
骫骳离骚经,妙语泣鬼神。
灵文陋诅楚,高论追过秦。
泛览四库馀,瓦砾半珠蠙。
游心领其要,开卷得其人。
门前风作埃,肥马走搢绅。
岂知歌钟地,辛苦事斯文。
懒夫江海士,履声远王门。
未暇到此室,归欤老斲轮。
我客汴之滨,梦寐大刀头。
幸逢刘伯伦,衣冠少其流。
胡床白羽扇,语稳气不浮。
异时果下马,彷佛遍九州。
每思张翰鲈,为登王粲楼。
食贫节益苦,异哉居拙谋。
宣州虽多贤,禄仕恐未优。
长女嫁及时,大儿婚可求。
长才不自献,澹与众人俦。
君其吏隐欤,吾亦沧海游。
道散士不守,君子利为上。
交游固窦灌,父子亦歆向。
繄我二三友,日月共照临。
殊乡不殊习,异族岂异心。
吾徒拙身谋,要是沧海客。
大材费伐剪,古乐难考击。
相逢聊解颜,把酒听软语。
断水洗垢病,戛玉开未寤。
男儿生堕地,脚迹付九州。
不知谁主盟,会此车与舟。
愿毕已醉杯,竟比难得欢。
明朝黄子别,离恨已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