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庭湖》
《洞庭湖》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0)
注释
人生:人的生命历程。
泛海:在海上漂流,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浪,象征广阔的境界或挑战。
驾浪:驾驭波浪,形容气势宏大。
西日:夕阳,傍晚的太阳。
吞空:仿佛吞没了天空,形容波浪之大。
曙河:指银河,清晨时分的天河。
虞巡:虞舜巡视四方的典故,虞舜是古代贤王,这里借指古代圣王的德政。
竟安在:现在在哪里,表示对过往辉煌的追寻与思考。
轩乐:轩辕(黄帝)的音乐,象征古代的盛世文化。
君山: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此处代表一种恒定不变的存在。
狂风:强烈的风,比喻历史长河中持续不断的变迁与挑战。
万古多:自古以来就很多,强调时间的久远和情况的持久。
翻译
人生若非漂泊在茫茫大海,便是遇见洞庭湖的浩渺波涛。
浪尖驾驭着夕阳沉落,广阔无垠直连着晨曦的银河。
虞舜的巡视如今何在,黄帝的乐章难道从未飘过?
唯有君山脚下,狂风从古至今,从未停歇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开篇“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两句,以大海和洞庭湖比喻人生的广阔与波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写出了乘风破浪、无拘无束的意境,其中“沉西日”形象地描绘出夕阳下海的壮丽景象,“吞空接曙河”则展现了诗人胸襟如宇宙之广阔。

接着,“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两句中,“虞巡”指历史上的虞舜巡游,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自由生活的追求。“轩乐”意为高逸自得,通过提及“曾过”,诗人强调了这种生活状态的难得与珍贵。

最后,“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其中“君山”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独特情感。“狂风万古多”则将自然之力的永恒与个人生命的短暂形成对比,显示出一种超越世俗、融于自然的心灵状态。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用历史人物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永恒的深刻追求。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阻雨

大雨其如三日何,卨牛庐里灌成河。

荒村禾麦求难继,冷炕烟煤湿更多。

转忆昨宵淹濮上,得知何日渡滹沱。

颇闻贼埶能乘雨,搔首东齐望凯歌。

(0)

黄岩怀古二首·其二壕头

此地不闻如巨鹿,何缘白骨似长平。

古壕三尺冤难涤,亡镞千年魄尚惊。

风雨丹枫标汉帜,兵戈旧垒筑新城。

英雄多少埋黄土,屠钓偏流竹帛名。

(0)

和张尔唯九日招饮同弥生尚之大白洛生绸生用韵兼有所感

三逢令节独悲秋,幸尔招携浪漫游。

但醉不须嘲落帽,对花何必更登楼。

南冠尽望燕山远,楚岫仍将暮雨收。

转忆去年今日事,同人千里始知愁。

(0)

石榴梅花·其三

一涂一抹醉中嬉,一炎一冷偶花枝。

翟公门巷张罗日,可似今朝画里时。

(0)

玉簪·其二

若共水仙湘水滨,蛟宫添坐一夫人。

无端生长颓墙下,将就徐熙为写神。

(0)

水仙

江水拂镜明,江波蹙鲜滑。

湘君少侍儿,烦侬步罗袜。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