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蜀拟从巫峡过,何时得入旧房禅。
寺中来后谁身化,起塔栽松向野田。
归蜀拟从巫峡过,何时得入旧房禅。
寺中来后谁身化,起塔栽松向野田。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期待与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佛法修行者的敬仰。"归蜀拟从巫峡过,何时得入旧房禅"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到蜀地(今四川一带),途经巫峡的计划,以及希望能够回到自己过去居住的地方进行禅修。这里的“旧房”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指代,更承载着诗人对于心灵归宿的向往。
"寺中来后谁身化,起塔栽松向野田"则是对一位佛教修行者的赞美。这位修行者可能已圓寂(即去世),但他的精神和教诲依然留在寺庙之中。诗人提到“身化”,是在说这位修行者已经达到一种境界,肉身可以转化为其他形态,这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常用来描述高僧的神通力。在他的影响下,寺院内外都充满了生机,甚至诗人提到要“起塔栽松向野田”,意在纪念这位修行者,并将其精神传承下去。"向野田"可能是指将这种精神带给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归乡路线的规划和对佛教修行者的尊敬,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寄托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
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
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
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
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
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偶坐藤树下,暮春下旬间。
藤阴已可庇,落蕊还漫漫。
新叶大,珑珑晚花乾。
==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
时节适当尔,怀悲自无端。
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狂风簸枯榆,狼藉九衢内。
春序一如此,汝颜安足赖。
谁能驾飞车,相从观海外。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柳枝弱而细,悬树垂百尺。
左右同来人,金紫贵显剧。
娇童为我歌,哀响跨筝笛。
艳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
心怀平生友,莫一在燕席。
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少年真可喜,老大百无益。
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曲树行藤角,平池散芡盘。
羽沈知食驶,缗细觉牵难。
聊取夸儿女,榆条系从鞍。
一径向池斜,池塘野草花。
雨多添柳耳,水长减蒲芽。
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
太平公事少,吏隐讵相赊。
独往南塘上,秋晨景气醒。
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鸟下见人寂,鱼来闻饵馨。
所嗟无可召,不得倒吾瓶。
秋半百物变,溪鱼去不来。
风能坼芡觜,露亦染梨腮。
远岫重叠出,寒花散乱开。
所期终莫至,日暮与谁回。
谁谓我有耳,不闻凤凰鸣。
朅来岐山下,日暮边鸿惊。
丹穴五色羽,其名为凤凰。
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闻者亦何事,但知时俗康。
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
吾君亦勤理,迟尔一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