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桥边迹已尘,几家园馆互争新。
林峦出没难为画,山水零星亦可人。
地夹江淮据形势,土兼南北见精神。
雨丝风片娇无那,谁起王郎赋冶春。
廿四桥边迹已尘,几家园馆互争新。
林峦出没难为画,山水零星亦可人。
地夹江淮据形势,土兼南北见精神。
雨丝风片娇无那,谁起王郎赋冶春。
这首清代诗人师范的《扬州杂诗(其二)》描绘了扬州历经沧桑后的景象。首句“廿四桥边迹已尘”,以廿四桥的历史遗迹暗示扬州昔日繁华不再,只剩下尘封的记忆。次句“几家园馆互争新”则展示了新建的园林馆舍在争相展现新貌,与旧景形成对比。
“林峦出没难为画”形容扬州山水的自然之美难以尽绘于笔墨之间,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赞叹。而“山水零星亦可人”则表达了即使分散的山水景色也足以让人心生喜爱。接下来,“地夹江淮据形势”强调了扬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显著。
“土兼南北见精神”进一步揭示扬州文化的融合,既有南方的柔情,又有北方的雄浑。最后两句“雨丝风片娇无那,谁起王郎赋冶春”,通过雨丝风片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王郎(可能指唐代诗人杜牧)冶游扬州春天的典故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春日风情的欣赏和怀旧之情。
整首诗以历史与现实交织,既感慨扬州的变迁,又赞美其独特的风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人情怀。
积阴成久雨,浃日掩三辰。
吏已疲祈祷,天方杀怒嗔。
但愁云似墨,那顾月如银。
辜负中秋约,姮娥莫妒人。
小阮幼钟爱,长乃遭百罹。
风木既深痛,棣华更缠悲。
所赖有吾子,独立守家规。
上有门户托,傍有孤与嫠。
忽为麇国行,溯江秋为期。
冬涝与夏涨,汉水足险巇。
掺袪送子去,风帆不可羁。
城中楮为币,邑下尤可知。
定知公事少,不必事作为。
用智正恶凿,大道本自夷。
家无壮子弟,宗族各天涯。
幸有知己人,方且把一麾。
四海皆兄弟,官寮善待之。
眠食谨调摄,家务须自持。
俸薄用宜啬,无使实漏卮。
此别动深念,毋忘故乡思。
一书抵万金,时寄宾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