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古山根,閒房竹半分。
野禽听佛偈,香草入禅薰。
白露滴孤壁,悲风生破坟。
昨来经世业,应已付浮云。
寂寂古山根,閒房竹半分。
野禽听佛偈,香草入禅薰。
白露滴孤壁,悲风生破坟。
昨来经世业,应已付浮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禅修场景。首句“寂寂古山根”,以“寂寂”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远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古朴与宁静。接着,“閒房竹半分”一句,通过描述禅房旁竹子的半遮半掩,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
“野禽听佛偈,香草入禅薰”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鸟儿和香草赋予了灵性,它们仿佛在聆听佛法的教诲,感受着禅意的熏陶,生动地展现了禅修环境中的和谐与宁静。
“白露滴孤壁,悲风生破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白露的滴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悲风的吹起,则预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昨来经世业,应已付浮云”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当下生活的超脱。这里的“经世业”指的是过去的种种经历和事业,而“付浮云”则是将这一切看作过眼云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修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心系禅境的精神世界。
今日天气佳,抚景欣有托。
惟恐寒节至,安暇问藜阁。
驾言曲水游,忽思旧所作。
长歌复短吟,知己乐莫乐。
公家事缤纷,痴儿应了却。
抛去得閒身,任他乱离瘼。
游目四野外,岂羡千人诺。
幸从王令乔,共赴葛仙约。
景物竞明媚,昂霄堪耸壑。
缀途恋前美,名胜如献酢。
爰陟峰门冈,远眺悲摇落。
鸟鸣山更幽,径转境弥廓。
萦纡行数里,青松挺秀崿。
探奇抵灵域,不改神瀵濩。
洄洑非一折,琮琤若相搏。
寻源觅诸峰,山交来一瀑。
箕踞坐孤亭,吾将问抱朴。
祠宇久荒芜,药碾将安泊。
载觅张老岩,云气何萧索。
漱石亦枕流,清芬浸齿腭。
若饮白玉芝,若服黄颔臛。
既醉已颓然,非关酒令窄。
何意山中人,复进称觥酌。
土人厌登览,此来可不怍。
迟徊更盘辟,水石喜喷薄。
忽见猎平原,左卢右宋鹊。
触目有馀适,咸共归恬漠。
回瞩仙舄踪,洵是阳春脚。
《游流杯亭即事》【明·黎粤俊】今日天气佳,抚景欣有托。惟恐寒节至,安暇问藜阁。驾言曲水游,忽思旧所作。长歌复短吟,知己乐莫乐。公家事缤纷,痴儿应了却。抛去得閒身,任他乱离瘼。游目四野外,岂羡千人诺。幸从王令乔,共赴葛仙约。景物竞明媚,昂霄堪耸壑。缀途恋前美,名胜如献酢。爰陟峰门冈,远眺悲摇落。鸟鸣山更幽,径转境弥廓。萦纡行数里,青松挺秀崿。探奇抵灵域,不改神瀵濩。洄洑非一折,琮琤若相搏。寻源觅诸峰,山交来一瀑。箕踞坐孤亭,吾将问抱朴。祠宇久荒芜,药碾将安泊。载觅张老岩,云气何萧索。漱石亦枕流,清芬浸齿腭。若饮白玉芝,若服黄颔臛。既醉已颓然,非关酒令窄。何意山中人,复进称觥酌。土人厌登览,此来可不怍。迟徊更盘辟,水石喜喷薄。忽见猎平原,左卢右宋鹊。触目有馀适,咸共归恬漠。回瞩仙舄踪,洵是阳春脚。
https://shici.929r.com/shici/3g5yGCDX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