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亭对悬厓,珠帘垂我户。
到此辄坐忘,泉石诚太古。
天公助佳景,霏以清秋雨。
摩诘画不得,成连未及谱。
谁能悟真声,共汝以耳睹。
虚亭对悬厓,珠帘垂我户。
到此辄坐忘,泉石诚太古。
天公助佳景,霏以清秋雨。
摩诘画不得,成连未及谱。
谁能悟真声,共汝以耳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着泉水与岩石的古老韵味。"虚亭对悬厓,珠帘垂我户",亭子仿佛悬浮在悬崖之上,珠帘垂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到此辄坐忘,泉石诚太古",表达了诗人在此地忘却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泉石见证了时间的流逝,显得格外古老而神秘。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天公助佳景,霏以清秋雨",大自然似乎特意为这美景添上一笔,清秋细雨如丝般飘洒,更增了几分诗意和宁静。"摩诘画不得,成连未及谱",引用了王维(摩诘)和伯牙(成连)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难以用言语或艺术完全表达的感慨。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谁能悟真声,共汝以耳睹",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自然之音?是否有人能与诗人一同倾听这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