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祝融殿,千秋浴日亭。
气收南海阔,云到北溟青。
短景寒威弱,波声古木灵。
地舆曾入汉,辛苦使臣星。
万古祝融殿,千秋浴日亭。
气收南海阔,云到北溟青。
短景寒威弱,波声古木灵。
地舆曾入汉,辛苦使臣星。
此诗《浴日亭》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描绘了浴日亭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厚重感。
首联“万古祝融殿,千秋浴日亭”开篇即以神话色彩浓厚的“祝融殿”和历史悠久的“浴日亭”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祝融殿相传为火神祝融的居所,浴日亭则因传说太阳在此沐浴而得名,两者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颔联“气收南海阔,云到北溟青”进一步展开画面,南海之气汇聚,展现出广阔无垠的海面景象;云朵飘至北溟之上,天空呈现出一片深邃的青色。这两句通过对比南北方的自然景观,既展现了天地之大,又暗示了时空的跨度。
颈联“短景寒威弱,波声古木灵”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阳光微弱,寒气逼人,波涛拍打的声音仿佛与古老的树木产生了某种神秘的共鸣。这里不仅描绘了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色,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哲思。
尾联“地舆曾入汉,辛苦使臣星”将视角拉回历史,提到古代地舆学的成就曾被汉朝所接纳,而“辛苦使臣星”则可能是指那些为了传播知识、文化交流而历尽艰辛的使者。这一联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先贤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精神的赞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