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出石愈甘,石带泉益净。
支颐笠亭下,砉然满清听。
琤琮嵌隙间,却疑霏琼屑。
六月如三秋,果识立秋节。
印心真皎洁,照眼足清凉。
谷口送山风,遥闻枫桕香。
汇为偃月池,微风涟且沦。
不肯轻垂钓,是中无凡鳞。
既渫亦堪食,疑与仇池通。
三叹吊昔贤,吾怀太史公。
烟霞供啸咏,林泉堪赏托。
顾渚不须烹,云浆此泂酌。
泉出石愈甘,石带泉益净。
支颐笠亭下,砉然满清听。
琤琮嵌隙间,却疑霏琼屑。
六月如三秋,果识立秋节。
印心真皎洁,照眼足清凉。
谷口送山风,遥闻枫桕香。
汇为偃月池,微风涟且沦。
不肯轻垂钓,是中无凡鳞。
既渫亦堪食,疑与仇池通。
三叹吊昔贤,吾怀太史公。
烟霞供啸咏,林泉堪赏托。
顾渚不须烹,云浆此泂酌。
这首诗描绘了玉乳泉的清幽与纯净之美。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泉水从石中涌出的甘甜与清澈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坐在笠亭之下,倾听泉水潺潺,仿佛能听到满耳的清音。泉水在岩石缝隙间流淌,其声犹如细碎的琼屑,清脆悦耳。即使在炎热的六月,这泉水也如同秋天般凉爽,让人感到清新宜人。
诗人进一步赞美泉水的清澈透明,如同映照心灵的镜子,给人以清凉的感受。山谷中吹来的山风,夹杂着远处枫树和桕树的香气,增添了环境的诗意。汇聚成偃月池的泉水,微风轻轻吹过,水面泛起涟漪,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诗人感慨于泉水的纯净,认为它不应轻易被用来垂钓,因为其中没有平凡之物。泉水不仅可供饮用,还可能与传说中的仇池相通,拥有神秘的力量。诗人三叹,怀念过去贤者的智慧,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以烟霞和林泉作为抒发情感的寄托,表示愿意在此处享受自然的美好。他甚至不需要顾渚茶来烹煮,因为这里的泉水已经足够清凉甘甜,可以尽情地品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玉乳泉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