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何从来,山下长溪发。
油然本无营,谁使自激冽。
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叶。
使水皆为泉,地已不胜泄。
应是众水中,独不容至洁。
涓涓自倾泻,奕奕见清澈。
石泓净无尘,中有三尺雪。
下为百丈溪,冷不受鱼鳖。
脱衣浣中流,解我双足热。
乐哉泉上翁,大旱不知渴。
泉源何从来,山下长溪发。
油然本无营,谁使自激冽。
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叶。
使水皆为泉,地已不胜泄。
应是众水中,独不容至洁。
涓涓自倾泻,奕奕见清澈。
石泓净无尘,中有三尺雪。
下为百丈溪,冷不受鱼鳖。
脱衣浣中流,解我双足热。
乐哉泉上翁,大旱不知渴。
这首诗名为《荆门惠泉》,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泉水的源头和其独特的风貌。他首先询问泉水的来源,揭示其源自山下的溪流,然后赞美泉水自然流淌,毫无矫饰,暗示其纯净与活力。
诗人通过比喻,将泉水比作漂浮在茫茫大地底下的大水中的小小叶舟,形象地表达了泉水虽源自众多水源,但因其纯净无比,得以脱颖而出。接下来,他描述泉水涓涓流淌,清澈见底,水质之清,犹如石泓中藏有三尺白雪,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洁净。
泉水的冷冽使得它无法滋养鱼类,但诗人却从中感受到清凉,甚至脱衣浣洗,以此解除旅途的疲惫。最后,诗人以“乐哉泉上翁,大旱不知渴”表达对泉水的喜爱与感激之情,即使在干旱时节,也能带来清凉与欢乐,仿佛忘记了口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荆门惠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以及对纯净生活的向往。
怜君归橐路迢迢,到得茅斋转寂寥。
应叹药栏经雨烂,土肥抽尽缩砂苗。
一段太清境,谁幻出阶坳。
不知身住何处,爽气逼霜袍。
但见人间一样,似夜又还非夜,栖鸟不安巢。
认得在尘世,禁鼓二更敲。
最忺看,来竹底,上梅梢。
几家朱户,不如儿女醉蓬茅。
谁把琴声三弄,不管骚人幽趣,似向曲中嘲。
长啸赋赤壁,有酒更无肴。
骤雨送行色,把剑渡长淮。
西风咄咄怪事,吹不散烟霾。
才是橙黄时候,早似梅边天气,寒意已相催。
老子尚顽耐,仆马苦虺隤。
叹平生,身客路,半天涯。
飞鸢跕跕曾见,底事又重来。
回首白云何处,目送孤鸿千里,去影为徘徊。
篱菊渐秋色,杜瓮有新醅。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
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
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
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
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
凭栏正拟一笑,襟抱怯于秋。
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
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咫尺阻西东。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
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抵掌共谈空。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