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疏凿有奇封,削出江南第几峰。
寺枕湍流何代月,僧归闲倚汉时松。
神丁开后无金甲,洪水流来断玉龙。
却笑山灵浑似梦,天涯常与系萍踪。
相传疏凿有奇封,削出江南第几峰。
寺枕湍流何代月,僧归闲倚汉时松。
神丁开后无金甲,洪水流来断玉龙。
却笑山灵浑似梦,天涯常与系萍踪。
这首明代诗人彭睿埙的《浮山》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浮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首联“相传疏凿有奇封,削出江南第几峰”,开篇即以传说引入,描述了浮山的奇特构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江南第一峰,引人遐想。这里的“奇封”既指山峰的奇异形状,也暗含着历史的痕迹,暗示了浮山在古代可能有着特殊的封号或地位。
颔联“寺枕湍流何代月,僧归闲倚汉时松”,进一步描绘了浮山的静谧与历史感。寺宇紧邻湍急的流水,月光洒在古老的寺庙上,仿佛跨越了无数个世纪。僧人们在归途中,悠闲地靠着那见证了汉代风华的松树,这一场景充满了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宁静。
颈联“神丁开后无金甲,洪水流来断玉龙”,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变迁。神丁(可能是指古代的守护神)开山之后,再无金甲保护,象征着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洪水的冲击,使得原本坚固的“玉龙”(可能指某种珍贵的自然景观或建筑)断裂,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惊人与无情。
尾联“却笑山灵浑似梦,天涯常与系萍踪”,以一种超脱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山灵似乎在笑,笑这世间的一切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诗人自己,就像漂泊于天边的浮萍,与山川大地保持着永恒的联系,却又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的姿态。这一联不仅深化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别业沧波外,秋风归去心。
玉绳天阙远,金柝海城深。
素瑟沈幽意,寒螀共苦吟。
邻渔知有约,乘月夜相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