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山立秋》
《中山立秋》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峰云晓影破孱颜,万里风生结早寒。

人在兜零烟外走,岁从鶗鴂口中残。

槽花并滴添新酎,笥月兼轮掩故纨。

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搔首望长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shānqiū
sòng / sòng

fēngyúnxiǎoyǐngchányánwànfēngshēngjiézǎohán

rénzàidōulíngyānwàizǒusuìcóngjuékǒuzhōngcán

cáohuābìngtiānxīnzhòuyuèjiānlúnyǎnwán

báiguāngyīnchéngniánsāoshǒuwàngchángān

翻译
山峰和晨云的光影穿透了微弱的面容,万里之外的风带来了早来的寒意。
人在烟雾缭绕中行走,岁月如同鶗鴂鸟的叫声,一年又一年地消逝。
酒槽中的酒滴滴答答,增添了新的醇酒,月光洒在箱子里的旧丝巾上。
时光如白发般飞逝,实在令人惋惜,五年来我一直在遥望长安的方向,期盼着什么。
注释
峰云:山峰和早晨的云。
晓影:早晨的光影。
孱颜:微弱的面容。
兜零:烟雾缭绕。
鶗鴂:鸟名,叫声凄厉,常用来形容时光流逝。
残:消逝。
槽花:酒槽中的酒花。
新酎:新酿的醇酒。
笥月:月光照在箱子上。
故纨:旧丝巾。
光阴:时光。
五年:多年。
搔首:抓头,表示焦虑或期待。
长安:古都长安,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或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行军的景象和心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怀念之情。

"峰云晓影破孱颜"一句,以动人的形象勾勒出山峰上云雾缥缈,日光透过云层映照在山石上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晨山色初显的感觉。同时,这种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是一种淡淡的忧郁。

"万里风生结早寒"则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萧瑟气氛,万里长空中秋风乍起,更添了一份凉意。这里的“早寒”可以理解为不仅是自然界的寒冷,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清。

"人在兜零烟外走"一句,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边塞行军的艰辛和孤独。兜(jiǎn)是古代一种兵器,而“兜零”则形容战事频仍、硝烟未散的环境。

"岁从鶗鴂口中残"此句,则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与哀伤。鶗鴂,即老鹰,是用来比喻时间的象征。

接下来的两句"槽花并滴添新酎,笥月兼轮掩故纨"描绘了一种边塞军中饮酒赏月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物质生活的小确幸的描写,反衬出战地生活的艰苦与不易。

最后两句"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搔首望长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愁和乡愁。白发代指时日匆匆,光阴迅速流逝,而“五年搔首望长安”则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搔首即梳头,是古人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此处表现了诗人在边塞的孤寂中,对远方家乡无尽的思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风景画,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战事连绵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平望夜泊四首·其二

雨多杨梅烂,青筐满山市。

儿女当夕餐,嫣然口唇紫。

(0)

寄方子时二首·其二

避人成独往,一室谢喧嚣。

泉近书声碎,山深酒价高。

千峰对茅屋,终日听松涛。

五亩瓜园地,躬耕莫惮劳。

(0)

武陵精舍六首·其五竹湾雪艇

鸥飞江上雪,雪覆江边竹。

扁舟不可渡,远望迷川陆。

渔父暮归来,蓑衣满珠玉。

(0)

贼平

波浪兼天寇盗穷,将军乘胜奏肤功。

三年戎马关河月,不及狼山一夜风。

(0)

宿景光父

白露下疏牖,萧条秋夜凉。

入门君未寝,明月在藜床。

贫贱元同病,飘零只独伤。

不堪闻蟋蟀,久已怨离乡。

(0)

惠阳伤乱

东粤重来倍黯然,荒村古堡暗苍烟。

山中故老无归业,水上新民未种田。

江燕春深巢树腹,野狐日落吠溪边。

东风那管乱离事,草色藤花似往年。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