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长安道》由明代诗人江源创作,描绘了长安作为古代政治中心的壮丽景象与繁荣景象。
首句“幽燕自古天下雄,千年王气此地钟”开篇即点出长安的历史地位与威严,暗示其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接着,“长安大道坦如掌,关中洛阳俱下风”描述了长安宽阔的大道,以及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显示出长安的影响力之广。
“百二山河势差别,四面金汤固如铁”则进一步强调了长安作为战略要地的坚固性。接下来的“居庸山海来重关,无乃天造与地设”通过居庸关的描述,再次强调了长安的地理优势与天然屏障。
“皇图巩固据全燕,帝居壮丽古无前”赞美了长安作为帝都的宏伟与壮观。接下来的“双龙阙声云霄外,五凤楼高日月边”以双龙阙与五凤楼的描写,展现了长安建筑的华美与高耸入云的气势。
“南城宫殿媲花萼,大内亭台过铜雀”通过宫殿与亭台的比较,突出了长安建筑的奢华与繁复。接下来的“九衢驰道荫青槐,五侯甲第施珠箔”描绘了长安街道的繁华与贵族府邸的富丽堂皇。
“轩盖云屯戚里门,桃李花开公主园”通过贵族车辆与公主花园的描写,展现了长安社会的等级与奢华。接下来的“六曹馆阁文书静,五府官僚车马喧”对比了政府办公场所的宁静与官员出行的热闹。
“天子金台不重筑,俊彦登庸贤梦卜”表达了对天子英明与人才选拔的赞美。接下来的“百万铁甲羽林儿,亿秭军储太仓粟”描绘了军队的强大与粮库的充足。
“郊畿千里歌时雍,玉帛万国皆来同”展示了长安周边地区的和谐与各国的朝贡。接下来的“四时八节烟烽息,五风十雨禾黍丰”描绘了四季的和平与丰收。
“越裳白雉来中夏,盛世苍麟在郊野”通过异域动物的描述,展现了长安的开放与包容。接下来的“折岳延评尽释之,摛文史馆皆班马”赞美了文学与历史的繁荣。
“垂杨新水白玉河,香尘滚滚春风和”描绘了长安的自然美景与和煦的春日。接下来的“夜巡司隶摇金镫,晓直将军散玉珂”通过夜巡与早朝的描写,展现了长安的秩序与繁忙。
“两两中官耀金紫,双双游女娇罗绮”描绘了宫廷官员与贵族女子的装扮。接下来的“征商宝货积如山,冶游冠盖浓于蚁”展示了商业的繁荣与社交活动的密集。
“吾民乐利恣所如,岂知尧舜在唐虞”表达了对民众生活的赞美与对古代圣明统治的向往。接下来的“去年有诏罢贡献,今年再诏蠲民租”描述了减免赋税的政策。
“身先恭俭古莫匹,更赐经筵讲无逸”赞美了皇帝的节俭与勤政。接下来的“爱民轸念关陕逋,安边复罢轮台卒”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的关注与士兵的安置。
“我生幸际圣明朝,谁道冯唐不见招”表达了对当朝的庆幸与对人才的渴望。接下来的“河清底用词人颂,康衢但听儿童谣”描绘了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的欢愉。
最后的“外台一别长安久,岁月蹉跎成老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长安的怀念。接下来的“君恩恋恋遽敢忌,江湖疏远重回首”表达了对君主恩典的感激与对远离朝廷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与繁荣,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朝的赞美与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