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寻净域,了自不关人。
息影入中岁,生烟开早春。
启扉无一语,踧踖愁书绅。
归对同门友,溪风萌绿萍。
渡江寻净域,了自不关人。
息影入中岁,生烟开早春。
启扉无一语,踧踖愁书绅。
归对同门友,溪风萌绿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岁末之际,独自渡江前往海幢寺拜访禅师空隐的情景。诗中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事物的超然态度。
首句“渡江寻净域”,点明了诗人寻访的目的地——一个清净之地,暗示了禅师所居住的寺院环境的清幽与祥和。接着,“了自不关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纷扰的淡然态度,他似乎已经达到了一种自我解脱的状态,不再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息影入中岁,生烟开早春”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心境比作进入中年的平静生活,同时又如同春天的新生,充满生机与希望。这里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更新与成长。
“启扉无一语,踧踖愁书绅”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拜访禅师时的场景。开门之后,没有言语交流,只有内心的恭敬与不安,仿佛在寻求心灵的共鸣与指引。这里的“书绅”可能指的是书写或记录,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获得精神上的启示与指导。
最后,“归对同门友,溪风萌绿萍”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寺院后的情景。他回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身边,分享这次经历带来的感悟。溪边的微风吹拂,绿萍在水中轻轻摇曳,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内心平静状态的象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追求与领悟,以及在寻求精神寄托过程中的内心变化。它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探索与觉醒。
裘带功名,袴襦歌颂,世间谁似公贤。
去年江上,谈笑息狼烟。
多少宜民事了,芹宫内、华屋修椽。
邦人爱,频频借寇,飞诏下甘泉。
开筵。
春昼永,朱颜相对,三凤齐肩。
正鸾鸣丹桂,凤映红莲。
人道名驹千里,他年事、能继青毡。
休辞醉,三槐影里,岁岁捧金船。
春锁琼台,花藏瑶圃,彩云片片来归。
任城仙子,玉笈镇长移。
时会三元金母,云璈奏、天上佳期。
嬉游处,飘然侍女,玉佩紫霞衣。
芙蓉帔欲去,鸾音鹤驭,洞府应迷。
向人间挥手,留语人知。
此去何须怅望,蓬莱水、弹指依稀。
还知否,刘安未老,仙籍有津涯。
柳外山光,林间塔影,一溪横泻清流。
四围洲渚,绿叶泼如油。
荷盖亭亭照水,红蓼岸、芦荻萧飕。
乘闲兴,溪云亭畔,终日看莲游。
修篁栽欲遍,青松相映,两径成丘。
种桃杏,随时亦弄春柔。
此是先生活计,高卧处、无喜无忧。
门前事,人来问我,回首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