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
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
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
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
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
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和重逢的情景。开篇“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表达了对朋友留宿的邀请,以及期盼他朝拜某地高峰之意。下句“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则透露出诗人在简陋的瓦屋中独居时的心境和身体状况,由此可见其隐逸生活的孤寂与不易。
接着,“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写出了夏日里诗人搬动座位以避暑,并且观察到菊花下的水痕,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最后,“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某地相遇的情景,以及这样的相遇并非第一次,而是已经发生过多次。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写,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珍视之情。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