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同居处,义深读孝经。
赋诗明务本,携手问慈宁。
乐善从无息,神襟物外停。
繁忧题旧日,血泪染疏棂。
少小同居处,义深读孝经。
赋诗明务本,携手问慈宁。
乐善从无息,神襟物外停。
繁忧题旧日,血泪染疏棂。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兄裕亲王深厚的情感与缅怀之情。诗中提到“少小同居处”,回忆了两人自幼共处的美好时光,强调了深厚的兄弟情谊。接着,“义深读孝经”一句,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孝道的尊崇,也暗示了兄裕亲王在道德上的高尚品质。
“赋诗明务本”和“携手问慈宁”描绘了兄裕亲王在文学创作和道德修养上的追求,以及与诗人共同探讨人生哲理的情景,展现了两人之间思想交流的深度。接下来,“乐善从无息”表达了兄裕亲王乐于行善、不倦追求美好品德的精神状态,而“神襟物外停”则形容他超脱世俗、心灵纯净的境界。
最后,“繁忧题旧日”和“血泪染疏棂”两句,通过回忆往昔的忧虑和泪水,表达了对兄裕亲王离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生前美好记忆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逝者的深切悼念,也是对兄弟间深厚情感的颂扬。
壮士三尺剑,思欲从沛公。
项籍妇人仁,不足与成功。
乾坤动杀机,惨淡斗蛇龙。
纵观天下势,形胜惟关中。
据险临诸侯,孰敢当吾锋。
古来豪杰士,不识刀与弓。
良平真壮夫,筹画在心胸。
樊灌鹰犬劳,萧何为发踪。
君看帷幄里,实有万夫雄。
溪声潺湲杂林壑,山势蜿蜒去还却。
浮云欲起未起时,半在溪头与山脚。
入空高鸟飞欲尽,背屋斜阳惨将落。
更无剩地与閒人,纵有红尘何处著。
南亩老翁双鬓斑,笔法颇似高房山。
少年豪宕老疏放,往往醉墨留人间。
平生画癖兼山癖,一见此图三叹息。
愧我不如楼上人,日日开窗看秋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