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源在西山,如玉抱精白。
引之落锦渠,历耳不可择。
风雨杂鸣球,珠玑写云液。
恰似偃溪声,醒悟迷途客。
养源在西山,如玉抱精白。
引之落锦渠,历耳不可择。
风雨杂鸣球,珠玑写云液。
恰似偃溪声,醒悟迷途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潺潺流水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之美。
首句“养源在西山,如玉抱精白”以“西山”为背景,将源头比作温润的美玉,包裹着纯净的白光,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接着,“引之落锦渠,历耳不可择”描述了水流从源头引出,流入如同锦绣般的渠道中,声音悦耳动听,无法选择其优劣,强调了水的自然流畅与美妙。
“风雨杂鸣球,珠玑写云液”进一步描绘了雨滴与风声交织成曲,如同珠子滚动在云雾间的露水中,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最后,“恰似偃溪声,醒悟迷途客”以偃溪声喻水流声,暗示这清澈的水声能唤醒迷失方向的人,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心灵净化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东风扇微和,旭日绚阳春。
晨兴秣我马,驾言出城闉。
矫首京华道,遥遥望清尘。
先驱曾未至,盻睐徒劳神。
解鞍憩古刹,息虑澄吾真。
野人好辞色,日夕罗盘飧。
佳节获良会,慨羡诚难频。
行当尽一醉,鼓腹歌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