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茶当岭上,日近地先春。
始自钧陶手,遗芳及后人。
种茶当岭上,日近地先春。
始自钧陶手,遗芳及后人。
这首诗描绘了在高山之巅种植茶叶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与劳动的赞美。首句“种茶当岭上”,简练地点明了茶叶生长的环境——高山之上,暗示了茶叶生长的独特条件和品质的珍贵。接着,“日近地先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太阳与土地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日照充足,春天来得更早的特点,同时也隐喻了茶叶在良好环境下生长的生机勃勃。
“始自钧陶手,遗芳及后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从茶叶的种植者(钧陶手)到后代的传承,强调了人类智慧与劳动的延续性,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和传播。这不仅是一首关于茶的诗,更是对劳动创造价值、文化传承不息的颂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劳动和传承的深刻理解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九华山前江水长,平生故人黄绶郎。
百里犹将劳抚字,欲行不行心未忙。
与君已在杖者列,岂忆他时能醉狂。
恨无长云数百尺,一吐愤思三千行。
草间雉子毛羽短,不拟霄汉参翱翔。
题诗采石吊李白,或者一驾西飞航。
千重万重莲瓣山,小天包在山中间。
神椎凿门石扇裂,冷香迸出桃花湾。
渔郎寻春踏溪尾,撞入桃花小天里。
荒村人家无几家,五百年来孙换子。
不邑不城无忧乡,驾云为屋霞为墙。
丹鸡叫烟桂岩冷,白牛耕雨芝田香。
眼中惊见尘中客,持酒争来问乡国。
鹿走荒山西复东,龙渡长江又南北。
听阑此语意猖狂,月明假榻松间房。
明朝出山重回首,山迷水乱云茫茫。
武陵太守意未省,强要寻源造灵境。
若使灵境长可通,淳俗定变浇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