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参差种,幽花逐旋移。
既添醒酒石,须著放生池。
春在年年好,山来处处奇。
吹箫吾不解,长啸却相宜。
香草参差种,幽花逐旋移。
既添醒酒石,须著放生池。
春在年年好,山来处处奇。
吹箫吾不解,长啸却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文璞在初建凤山时的场景。"香草参差种"写出了他精心种植各种香草,排列有序,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园艺的细致。"幽花逐旋移"则描绘了花朵随着季节变换而迁移的动态画面,富有生机。
"既添醒酒石,须著放生池"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既有醒酒之石助人清醒,又有放生池寓意着仁爱与自然和谐。"春在年年好,山来处处奇"进一步赞美了春天的美好和山景的奇特,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两句"吹箫吾不解,长啸却相宜",诗人自谦不善吹箫,但觉得在这宁静的环境中,长啸反而更能抒发内心的情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营造园林的乐趣,以及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热爱和独特感悟。
沧海西垠浙水头,人生不到负吴讴。
剖符何幸来都会,坐閤俄惊陟夏秋。
每按吏条惭汉诏,未丰民食念箕畴。
所欣幕府多才彦,樽俎时时接宴游。
名絓台章冒典刑,圣仁无滥许原情。
尹京虽愧四方则,廷尉亦非天下平。
三已自知无愠色,一廛归去愿为氓。
君恩天地何由报,九死鸿毛比尚轻。